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财政资金专项化——一个关键性的制度枢纽 | 第9-10页 |
·尴尬的地方政府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的确立及构建 | 第11-12页 |
·本文结构框架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专项资金非合意变动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评述 | 第16-17页 |
3. 分税制后转移支付体系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嬗变 | 第17-23页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 第17-20页 |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页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 | 第17-18页 |
·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变迁:历史视角 | 第18-20页 |
·分税制后转移支付体系 | 第20-22页 |
·专项财政资金依附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嬗变 | 第22-23页 |
4. 财政资金专项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多元逻辑分析 | 第23-33页 |
·“多元制度逻辑”分析:一种新的解释范式 | 第23-24页 |
·“中央—地方”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 第23页 |
·超越“中央—地方”分析框架:从组织内部到组织环境的范式转换 | 第23-24页 |
·多元制度逻辑分析框架下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四种逻辑 | 第24-27页 |
·国家治理逻辑 | 第24页 |
·资本市场逻辑 | 第24-25页 |
·“关系”社会逻辑 | 第25-26页 |
·科层组织逻辑 | 第26-27页 |
·多元制度选择逻辑场域的形成—一般均衡分析 | 第27-28页 |
·专项资金分配与管理体系动态博弈均衡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博弈双方的情况 | 第28-29页 |
·下级专项资金申报者的策略选择 | 第29页 |
·上级专项资金审批者的策略选择 | 第29-30页 |
·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 第30-31页 |
·模型的扩展 | 第31-33页 |
5. 案例检验:财政资金专项化下 A 市政府行为分析 | 第33-41页 |
·选取专项资金绩效作为检验方式的原因 | 第33-34页 |
·专项资金绩效改革的动因——国家治理逻辑和科层组织逻辑的双重影响 | 第34-38页 |
·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 第34-37页 |
·迫切改革的体制要求 | 第37-38页 |
·多元逻辑检验 | 第38页 |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资本运作逻辑影响 | 第38-40页 |
·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 第38-39页 |
·多元逻辑检验 | 第39-40页 |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运行——“关系”社会逻辑影响 | 第40-41页 |
·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 第40页 |
·多元逻辑检验 | 第40-41页 |
6. 规范专项资金分配与管理体制,优化地方政府行为的政策建议 | 第41-48页 |
·规范专项资金分配与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 第41-45页 |
·减少财政专项资金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 第41-42页 |
·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方式 | 第42-43页 |
·整合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 | 第43页 |
·建立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理立法 | 第43-44页 |
·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优化地方政府行为的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改革财政体制以完善博弈规则 | 第45-46页 |
·改革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协调博弈双方关系 | 第46页 |
·深化财政体制创新以重塑博弈均衡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