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2-14页 |
1、1、1 适应课改的需要 | 第12-13页 |
1、1、2 使学生具备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 第13页 |
1、1、3 综合能力的提高 | 第13-14页 |
1、2 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1、2、1 建构主义理论之指导意义 | 第14页 |
1、2、2 多元智能理论之指导意义 | 第14-15页 |
1、2、3 "最近发展区"理论之指导意义 | 第15-16页 |
1、2、4 "做中学"理论之指导意义 | 第16页 |
1、2、5 信息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快速阅读的展望 | 第17-21页 |
2、1 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展望 | 第17-18页 |
2、1、1 学生现有阅读的状况与问题 | 第17-18页 |
2、2 对快速阅读的展望 | 第18-21页 |
2、2、1 快速阅读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现有阅读方法对快速阅读的借鉴意义 | 第18-19页 |
2、2、3 快速阅读的研究前景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快速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 第21-35页 |
3、1 兴趣是"快速阅读"的第一任老师 | 第21-22页 |
3、1、1 成功促趣 | 第21页 |
3、1、2 比较激趣 | 第21页 |
3、1、3 活动引趣 | 第21-22页 |
3、2 基本功训练是快速阅读的"拐杖" | 第22-23页 |
3、2、1 注意力训练——注视舒尔特表 | 第22页 |
3、2、2 记忆力训练 | 第22-23页 |
3、3 训练计划是快速阅读的保障 | 第23-24页 |
3、4 快速阅读的训练模式与方法 | 第24-28页 |
3、4、1 基本训练模式与方法 | 第24-26页 |
3、4、2 分类训练 | 第26-27页 |
3、4、3 跟踪训 | 第27-28页 |
3、5 快速阅读的检测机制 | 第28-31页 |
3、5、1 检测题型 | 第28-30页 |
3、5、2 检测过程 | 第30-31页 |
3、5、3 成绩记录 | 第31页 |
3、6 完善快速阅读管理机制 | 第31-35页 |
3、6、1 快速阅读考级机制 | 第32页 |
3、6、2 快速阅读网络管理 | 第32-34页 |
3、6、3 快速阅读成长记录袋 | 第34页 |
3、6、4 快速阅读保密机制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快速阅读的成效研究 | 第35-44页 |
4、1 快速阅读在精读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4、2 快速阅读在略读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4、3 快速阅读在导读中的作用 | 第37-39页 |
4、4 快速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相成 | 第39-40页 |
4、5 快速阅读成果展示 | 第40-44页 |
4、5、1 对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 第40-41页 |
4、5、2 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4-48页 |
5、1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第44-46页 |
5、1、1 注意力的提升 | 第44页 |
5、1、2 记忆力的提升 | 第44-45页 |
5、1、3 综合能力 | 第45-46页 |
5、2 反思课题中仍需加强实践的内容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