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聚居区治理的对策研究--以大连辛寨子广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农民工入城促进经济发展 | 第9页 |
·城市农民工聚居区治理问题严重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 | 第15-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农民工的概念 | 第15页 |
·农民工聚居区 | 第15-16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善治理论 | 第17-18页 |
·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8-20页 |
·社会排斥理论 | 第20-22页 |
3 大连市辛寨子广场农民工聚居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31页 |
·大连市辛寨子广场农民工聚居区的现状 | 第22-27页 |
·聚居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 | 第22-23页 |
·聚居区的环境特征及住居方式 | 第23-24页 |
·聚居区的产业特征 | 第24-25页 |
·聚居区农民工的职业与收入特征 | 第25-27页 |
·辛寨子广场农民工聚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农民工总体素质水平偏低 | 第27-28页 |
·农民工聚居区缺乏公共服务 | 第28页 |
·聚居区内农民工引起公共安全问题增加 | 第28-29页 |
·聚居区农民工培训和就业缺乏基本社会保障 | 第29-31页 |
4 城市农民工聚居区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8页 |
·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1-33页 |
·“防范式”的管理方法 | 第31-32页 |
·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农民工城市聚居区法制建设不足 | 第33-34页 |
·农民工城市聚居区相关的立法体系不健全 | 第33页 |
·农民工城市聚居区行政执法机构不完善 | 第33-34页 |
·农民工城市聚居区治理的制度落后 | 第34-36页 |
·就业制度落后 | 第34-35页 |
·教育培训制度落后 | 第35-36页 |
·社会保障制度落后 | 第36页 |
·农民工城市聚居区治理观念陈旧 | 第36-38页 |
·城市政府部门管理观念陈旧 | 第36-37页 |
·农民工传统观念强与法律维权观念弱 | 第37-38页 |
5 国内外城市农民工聚居区治理政策的借鉴 | 第38-44页 |
·国外发达国家治理模式的借鉴 | 第38-40页 |
·德国对农民工聚居区的管理政策 | 第38-39页 |
·英国对农民工聚居区的管理政策 | 第39-40页 |
·国内城市治理的借鉴 | 第40-44页 |
·北京农民工聚居区的治理思路 | 第40-41页 |
·温州农民工聚居区治安的治理方法 | 第41-42页 |
·上海市农民工聚居区的治理的 | 第42-44页 |
6 城市农民工聚居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农民工聚居区的体制改革 | 第44-45页 |
·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 | 第44页 |
·加大农民工聚居区管理投入 | 第44-45页 |
·增强农民工聚居区的法制建设 | 第45-46页 |
·完善并细化有关农民工立法 | 第45页 |
·加大司法和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 | 第45-46页 |
·完善城市农民工相关制度 | 第46-48页 |
·就业制度 | 第46-47页 |
·社会保障制度 | 第47-48页 |
·促进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的观念改善 | 第48-51页 |
·改善市民对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的传统观念 | 第48-49页 |
·改善政府对农民工聚居区的治理观念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