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国运动式治理典型案例研究--以“扫黄打非”事件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引言第10-19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6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3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6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创新和难点第18-19页
     ·研究创新第18页
     ·研究难点第18-19页
2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第19-26页
   ·治理理论第19-20页
   ·政府治理理论第20-21页
   ·政策工具理论第21-23页
   ·威权主义理论第23-24页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4-26页
3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机理阐释第26-38页
   ·运动式治理的内涵界定第26-29页
     ·运动式治理的缘起第26页
     ·运动式治理的定义第26-28页
     ·运动式治理的特征第28-29页
   ·运动式治理的本质内容第29-35页
     ·运动式治理与政治动员第29-31页
     ·运动式治理的分类第31-34页
     ·运动式治理的流程第34-35页
   ·运动式治理的利弊探求第35-38页
     ·运动式治理的弊病第36页
     ·运动式治理的优势第36-38页
4 运动式治理的典型案例研究——“扫黄打非”第38-56页
   ·运动式“扫黄打非”的事件综述第38-48页
     ·运动式“扫黄打非”的历程回顾第38-43页
     ·运动式“扫黄打非”的效果评价第43-48页
   ·运动式“扫黄打非”存在的问题第48-49页
     ·违法经营问题突出第48-49页
     ·专项治理成本较高第49页
     ·管理方式不合时宜第49页
   ·运动式“扫黄打非”的内在机理第49-56页
     ·运动式治理的历史路径:运动治国第50-51页
     ·运动式治理的现实制约:资源瓶颈第51-52页
     ·运动式治理的政策产出:议程滞后第52-53页
     ·运动式治理的制度逻辑:政府体制第53-56页
5 运动式“扫黄打非”治理的改革之路第56-62页
   ·借鉴国外相关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第56-58页
     ·美国街头商贩治理经验第56页
     ·新加坡街头商贩治理经验第56-57页
     ·韩国街头商贩治理经验第57页
     ·国外相关治理模式对我国运动式治理的启示第57-58页
   ·建立运动式治理常态化的有效机制第58-62页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第58-59页
     ·创新管理方式引导和培育市场文化第59页
     ·完善社会监管机制和监督体系第59-60页
     ·促使运动式治理向法治转型第60-62页
6 结语第62-63页
   ·本文结论第62页
   ·未来研究方向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后记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农民工聚居区治理的对策研究--以大连辛寨子广场为例
下一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