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导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 | 第10-11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既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框架图 | 第18-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0-31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6页 |
·新城镇化 | 第20-21页 |
·城镇新区 | 第21-23页 |
·基本公共服务 | 第23-25页 |
·研究框架内的“均等化” | 第25-26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6-28页 |
·城市治理和善治理论 | 第28-29页 |
·和谐社会和公平正义理论 | 第29页 |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9-31页 |
3 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分析——以大连为例 | 第31-41页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 | 第32-35页 |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分析 | 第35-37页 |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分析 | 第37-41页 |
·新旧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 | 第37-38页 |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完善程度不同 | 第38页 |
·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 第38页 |
·公共财政体制的制约 | 第38-39页 |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各类瓶颈因素的积聚 | 第39-41页 |
4 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水平分析 | 第41-51页 |
·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差异实证分析 | 第41-46页 |
·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需求差异 | 第41-42页 |
·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的需求差异 | 第42-44页 |
·社会保障均等化的需求差异 | 第44-45页 |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差异 | 第45-46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与需求关系总结 | 第46-48页 |
·区域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均衡的内在联系 | 第48-51页 |
·实现区域均等化要求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 第49页 |
·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促进区域均等化实现 | 第49页 |
·相对均等化走向全面均等化 | 第49-51页 |
5 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 | 第51-59页 |
·实现均等化制度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构建需求导向机制 | 第51页 |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 第51-52页 |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 | 第52-53页 |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 | 第53-54页 |
·实现均等化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建议 | 第54-59页 |
·创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 第54页 |
·保证区级政府各部门的责与权统一 | 第54-55页 |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专项服务 | 第55-57页 |
·制定公共服务服务均等化的衡量指标体系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