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备要》英译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概述 | 第9-14页 |
| 1 作者生平 | 第9页 |
| 2 成书时间 | 第9页 |
| 3 载药情况 | 第9-10页 |
| ·载药数量 | 第9-10页 |
| ·附图 | 第10页 |
| 4 版本情况 | 第10页 |
| 5 编撰特点 | 第10-12页 |
| ·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 第10-11页 |
| ·引文丰富,博采众长 | 第11页 |
| ·药性病情,互相阐发 | 第11页 |
| ·方药结合,相互印证 | 第11页 |
| ·纠正时弊,嘉惠后学 | 第11页 |
| ·语言精练,文字流畅 | 第11-12页 |
| 6 学术思想 | 第12-13页 |
| ·学术继承 | 第12页 |
| ·学术创新 | 第12-13页 |
| 7 后世影响 | 第13-14页 |
| ·突出功效,创新体例 | 第13页 |
| ·字笺句释,便于入门 | 第13页 |
| ·切于实用,有益教学 | 第13-14页 |
| 正文 | 第14-42页 |
| 1 中药名称英译 | 第14-18页 |
| ·当前中药名称的主要译法 | 第14-15页 |
| ·《本草备要》中药名称翻译 | 第15-18页 |
| ·小结 | 第18页 |
| 2 功效术语英译 | 第18-23页 |
| ·《本草备要》功效术语的构词类型及基本译法 | 第18-20页 |
| ·功效术语的逻辑关系及其翻译 | 第20页 |
| ·近义功效术语的区分及翻译 | 第20-21页 |
| ·《本草备要》功效语句的句式特点 | 第21-23页 |
| 3 方剂名称英译 | 第23-33页 |
| ·以药物命名及其翻译 | 第23-24页 |
| ·以功效命名及其翻译 | 第24-26页 |
| ·以药物加功效命名及其翻译 | 第26-27页 |
| ·以主治病症命名及其翻译 | 第27-28页 |
| ·以数字命名及其翻译 | 第28-30页 |
| ·以文化命名及其翻译 | 第30-32页 |
| ·其他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4 病证名称英译 | 第33-40页 |
| ·主谓型 | 第33-35页 |
| ·动宾型 | 第35-37页 |
| ·并列型 | 第37-39页 |
| ·偏正型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5 人物名称英译 | 第40-42页 |
| ·人物名、字、号的英译 | 第40页 |
| ·庙号、敬称的翻译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论文著作 | 第56-61页 |
| 详细摘要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