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引言第12-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2-13页
 二、 问题的缘起与价值第13-14页
 三、 研究现状述评第14-16页
 四、 研究框架及创新第16-18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应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18-30页
 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第18-23页
  (一) 蒋介石的阶级本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拉拢支持第18-22页
  (二) 中国政治风云突变革命力量损失巨大第22-23页
 二、 面对血腥屠杀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第23-27页
  (一) 政治上右倾思想占主导第23-25页
  (二) 军事上“东征讨蒋”流产第25-26页
  (三) 舆论上难以有力打击反动派第26-27页
 三、 中国共产党应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历史教训第27-30页
  (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第27页
  (二) 没有力争领导权第27-28页
  (三) 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28-30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应对九一八事变第30-41页
 一、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第30-32页
  (一)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第30-31页
  (二) 严重侵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第31-32页
 二、 面对亡国灭种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第32-37页
  (一) 政治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力第32-34页
  (二) 军事上加强红军的建设并在国民党军中和满洲被占地区加强工作第34页
  (三) 组织上加强党自身建设第34-35页
  (四) 舆论上宣传鼓动反帝并加紧反对派别的斗争第35-36页
  (五) 及时总结应对经验第36-37页
 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后续处置第37-41页
  (一) 国民党蒋介石助长侵略者气焰第37-38页
  (二) 团结御侮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38-41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应对张国焘南下分裂第41-53页
 一、 张国焘南下分裂事件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第41-43页
  (一) 战略上的分歧终成行动上的分裂第41-42页
  (二) 红军遭受重创且阻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第42-43页
 二、 张国焘南下分裂前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准备第43-47页
  (一) 政治上坚持北上方针并作出一系列有原则的让步第43-45页
  (二) 军事上迅速制定适合新情况的战略方针第45-46页
  (三) 组织上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并且维护两个方面军的团结第46页
  (四) 舆论上深入解释北上意义第46-47页
 三、 面对分裂党和红军的张国焘南下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第47-49页
  (一) 政治上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奉行“党指挥枪”第47-48页
  (二) 军事上紧急北上第48页
  (三) 舆论上争取红四方面军广大官兵以消除负面影响第48-49页
 四、 张国焘南下分裂后中国共产党的后续处置第49-53页
  (一) 思想斗争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第49-50页
  (二) 中央依据以往经验借共产国际一臂之力第50-53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应对西安事变第53-67页
 一、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第53-58页
  (一) 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张杨无奈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第53-55页
  (二) 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第55-58页
 二、 面对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第58-62页
  (一) 政治上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第58-60页
  (二) 军事上积极部署严防突袭第60-61页
  (三) 组织上发动民众组织集会第61页
  (四) 舆论上以坚定和平解决事变反对造成新的内战为基本立场第61-62页
 三、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后续处置第62-67页
  (一) 政治上化险为夷推动时局的发展第62-63页
  (二) 军事上广泛动员、群策群力、共同应对反动派的进攻第63-64页
  (三) 组织上周详部署第64页
  (四) 舆论上坚决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并表明我党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决心第64-65页
  (五) 积极处理善后“二二事件”第65-67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应对皖南事变第67-81页
 一、 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第67-71页
  (一) 蒋介石始终找寻机会妄图消灭共产党第67-68页
  (二) 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大损失并且内战一触即发第68-69页
  (三) 国内外的反应第69-71页
 二、 皖南事变发生前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准备第71-74页
  (一) 政治上科学预见形势第71-72页
  (二) 军事上随时准备应对一切反革命的进攻第72-73页
  (三) 组织上积蓄力量严防突然事变第73-74页
  (四) 舆论上积极进行反对内战和投降的宣传第74页
 三、 面对关乎和平抗战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第74-78页
  (一) 政治上果断冷静的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第74-75页
  (二) 军事上重点防御宏观部署并重建新四军军部第75-76页
  (三) 组织上各地各处大后方做好应对严重事变的准备第76-77页
  (四) 舆论上第一时间揭露事变真相使国民党顽固派孤立被动第77-78页
 四、 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后续处置第78-81页
第六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迪第81-91页
 一、 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81-82页
 二、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前提第82-83页
 三、 努力驾驭突发事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第83-84页
 四、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第84-85页
 五、 一切从实际出发,总揽全局抓住主要矛盾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方法第85-87页
 六、 利用舆论动员争取社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可靠途径第87-89页
 七、 提高主要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第89-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后记第96-9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美学译文中的“现代性”概念研究(1978-1992)
下一篇: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