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引言第11-14页
 一、 选题的缘起第11-12页
 二、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第12-13页
 三、 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第13-14页
第一章 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4-22页
 一、 国民党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4-18页
  (一)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第14-16页
  (二) 德、意法西斯主义第16-17页
  (三) 孙中山军事斗争经验教训第17-18页
 二、 共产党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8-22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第18-19页
  (二) 传统文化中的军事理论第19-21页
  (三) 国际国内的战争实践第21-22页
第二章 国共两党持久战思想第22-41页
 一、 国民党的持久战思想第22-28页
  (一) 国民党持久战思想的历史演进第22-23页
  (二) 国民党持久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三) 国民党持久战思想的实施效果第24-26页
  (四) 国民党持久战思想的特点第26-28页
 二、 共产党的持久战思想第28-36页
  (一) 共产党持久战思想的历史演进第29-30页
  (二) 共产党持久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三) 共产党持久战思想的实施效果第32-34页
  (四) 共产党持久战思想的特点第34-36页
 三、 国共两党持久战思想的异同第36-41页
  (一) 国共两党持久战思想的相同点第37-38页
  (二) 国共两党持久战思想的不同点第38-41页
第三章 国共两党游击战思想第41-68页
 一、 国民党的游击战思想第41-52页
  (一) 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形成过程第41-44页
  (二) 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4-46页
  (三) 国民党游击战思想失败的原因第46-49页
  (四) 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特点第49-52页
 二、 共产党的游击战思想第52-64页
  (一) 共产党游击战思想的形成过程第52-55页
  (二) 共产党游击战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5-60页
  (三) 共产党游击战思想的实施效果第60-63页
  (四) 共产党游击战思想的特点第63-64页
 三、 国共两党游击战思想的异同第64-68页
  (一)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指向基本一致第64-65页
  (二) 国共两党游击战思想的相异性第65-68页
第四章 国共两党抗战动员思想第68-91页
 一、 国民党的抗战动员思想第68-76页
  (一) 国民党抗战动员思想的内容第68-70页
  (二) 国民党抗战动员思想的方式第70-73页
  (三) 国民党抗战动员思想的特点第73-75页
  (四) 国民党抗战动员思想的效果第75-76页
 二、 共产党的抗战动员思想第76-86页
  (一) 共产党抗战动员思想的内容第76-78页
  (二) 共产党抗战动员思想的方式第78-81页
  (三) 共产党抗战动员思想的特点第81-83页
  (四) 共产党抗战动员思想的效果第83-86页
 三、 国共两党抗战动员想的异同第86-91页
  (一) 都是以民族独立为最终目标第86页
  (二) 抗战动员的目标不同第86-88页
  (三) 抗战动员的效果不同第88-91页
第五章 国共两党军事思想践行的经验教训及当代价值第91-103页
 一、 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的主要经验第91-96页
  (一) 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第91-93页
  (二) 依据国情制定战略方针第93-94页
  (三) 农民的广泛发动是抗战的胜利之本第94-96页
 二、 国民党军事思想的负面影响第96-100页
  (一) 军事思想的片面性造成正面战场的相继失利第96-98页
  (二) 政党利益同人民利益的矛盾性导致国民党军事思想实施的孤立性第98页
  (三) 国民党军队固有的军阀作风导致军事思想战略配合互不相谋第98-100页
 三、 国共两党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第100-103页
  (一)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仍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军事思想之一第100页
  (二) 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第100-102页
  (三) 研究军事和国防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第102-103页
结语第103-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后记第111-11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研究--以建国后党政关系发生的整体性变化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