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及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潜在课程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潜在课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1页 |
·国内潜在课程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2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涵义、构成要素及特征 | 第13-18页 |
·潜在课程的涵义 | 第13-14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构成要素 | 第14-16页 |
·物质层面的潜在课程 | 第14-15页 |
·制度层面的潜在课程 | 第15页 |
·文化层面的潜在课程 | 第15页 |
·教与学层面的潜在课程 | 第15-16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特征 | 第16-18页 |
·广泛性 | 第16页 |
·潜在性 | 第16页 |
·易接受性 | 第16-17页 |
·难量化性 | 第17页 |
·持久性 | 第17-18页 |
3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功能 | 第18-20页 |
·促进教师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第18页 |
·改变传统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 第18-19页 |
·重视教科书中折射的价值观、道德观 | 第19-20页 |
4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0页 |
·调查内容 | 第20-25页 |
·问卷设计方法 | 第20页 |
·问卷内容 | 第20-25页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5-32页 |
·中学生物教师对生物潜在课程认知度分析 | 第25-26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物质层面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潜在课程的制度层面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文化层面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教与学层面现状分 | 第30-32页 |
5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对策 | 第32-38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建设的原则 | 第32-33页 |
·适用性原则 | 第32页 |
·协调性原则 | 第32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32-33页 |
·因校制宜原则 | 第33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建设的对策 | 第33-36页 |
·加强对中学生物潜在课程的理论研究 | 第33页 |
·创设人文自然的生物学习环境 | 第33-34页 |
·开发中学生物教与学的潜在资源 | 第34页 |
·完善生物课程评价制度 | 第34-35页 |
·改进学校领导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35-36页 |
·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8页 |
·注意生物潜在课程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 第36页 |
·注意克服生物潜在课程的负面影响 | 第36页 |
·正确处理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 第36页 |
·重视生物教师的作用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