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五)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 透视教育信念中的问题:G 小学中教育现象的案例呈现及分析 | 第17-24页 |
(一) 课堂学习——有等级的知识 | 第17-19页 |
1. 权威下的法定知识:教育信念的封闭性 | 第17-18页 |
2. 强压下的教师知识:教育信念的刻板性 | 第18-19页 |
3. 被忽视的学生知识:教育信念的狭隘性 | 第19页 |
(二) 学校活动——规约的自由 | 第19-21页 |
1. 课外活动自由:教育信念的淡薄 | 第20-21页 |
2. 课上发言自由:教育信念的流失 | 第21页 |
(三) 师生关系——心灵的守望 | 第21-24页 |
1. 规劝,请不要太疏远:教育信念的情感表达 | 第21-22页 |
2. 赞美,你们都在我的关注里:教育信念的职责守护 | 第22-24页 |
二、 探析:G 小学的教师行为惯性与教育信念的关系 | 第24-28页 |
(一) 抓牢基础的行为惯性致使教育信念难以升级 | 第24页 |
(二) 沉寂课堂的行为惯性使得教育信念不容改造 | 第24-25页 |
(三) 泛化管理的行为惯性导致教育信念“千篇一律” | 第25-26页 |
(四) 行为惯性中师爱犹存暗示教育信念潜在希望 | 第26-28页 |
三、 解读:G 小学乡村教师群体生态对教育信念的影响 | 第28-35页 |
(一)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述:深究村小教育信念的取向 | 第28-31页 |
1. 老教师本本分分搞教育:不曾看穿教育信念的面孔 | 第28-29页 |
2. 中年教师奔跑中掉队:拿什么拯救你——教育信念 | 第29-30页 |
3. 青年教师势单力薄:扬起教育信念新的风帆 | 第30-31页 |
(二) 多方面评价与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引导 | 第31-35页 |
1. 教师调查——地位暗淡又“崇高”:在荒芜中重建教育信念 | 第31-32页 |
2. 学生调查——一棵“不倒”的树:教育信念格式化 | 第32-34页 |
3. 家长调查——教师都是“明白人”:教育信念的错觉 | 第34-35页 |
四、 感悟: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实然状态 | 第35-40页 |
(一) 乡村教师关于自身角色的信念 | 第35-36页 |
1. 解惑者,“师道尊严”色彩重 | 第35页 |
2. 领路人,“教师主导”势力强 | 第35-36页 |
(二) 乡村教师关于学生角色的信念 | 第36-37页 |
1. 对单一个体:“规约塑造”限制个性存在 | 第36页 |
2. 对班级全体:集体规范掩饰个体差异 | 第36-37页 |
(三) 乡村教师关于知识传递的信念 | 第37-38页 |
1. 知识传递的形式:“纤夫式”胜于“牧羊式” | 第37-38页 |
2. 知识传递的内容:广义知识逊于狭义知识 | 第38页 |
(四) 乡村教师关于教育管理的信念 | 第38-40页 |
1. 教育管理的目的性:由目标定赏罚 | 第38-39页 |
2. 教育管理的策略性:有规矩成方圆 | 第39-40页 |
五、 寻根:在乡村教师意识成长中探寻教育信念的成因 | 第40-44页 |
(一) 理性萌芽,教育信念的受孕期 | 第40-41页 |
1. 教师个人的成长环境 | 第40页 |
2. 受教育背景 | 第40-41页 |
(二) 实践反思,教育信念的成形期 | 第41-42页 |
1. 教育经验的信息反馈 | 第41页 |
2. 教师共同体的环境熏陶 | 第41-42页 |
(三) 意志凝练,教育信念的分娩期 | 第42-44页 |
1. 教育评价的引导 | 第42-43页 |
2. 教师自我认同感的鞭策 | 第43-44页 |
结语:且行且回味——苏醒中的乡村教师教育信念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1 | 第48-49页 |
附录2 | 第49-50页 |
附录3 | 第50-52页 |
附录4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