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斜拉桥的发展 | 第9-12页 |
| ·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PC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12页 |
| ·PC斜拉桥的特点 | 第12-13页 |
|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 第13-17页 |
| ·桥梁合理设计状态 | 第13-14页 |
|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14-15页 |
| ·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一般原则 | 第15页 |
| ·合理成桥状态一般确定方法 | 第15-17页 |
| ·各种方法的比较 | 第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PC斜拉桥的斜拉索面积、索力及预应力筋综合优化 | 第21-37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基本思想 | 第21-23页 |
| ·影响矩阵法思想 | 第23-25页 |
| ·斜拉索索力和斜拉索面积影响的非线性问题 | 第25-26页 |
|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26-34页 |
| ·设计变量 | 第26-27页 |
| ·目标函数 | 第27-28页 |
| ·约束条件 | 第28-34页 |
| ·优化模型 | 第34页 |
| ·模型建立的相关技术性处理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优化求解方法—广义简约梯度法 | 第37-51页 |
| ·GRG-2和GRG-C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 第37-39页 |
| ·发展概况 | 第37页 |
| ·程序特点 | 第37-39页 |
| ·程序GRG-2的算法原理 | 第39-42页 |
| ·广义简约梯度法的数学原理 | 第39页 |
| ·广义简约梯度法的迭代步骤 | 第39-42页 |
| ·程序GRG-C采取的改进措施 | 第42-46页 |
| ·单调性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42-44页 |
| ·专家系统思想的应用 | 第44-45页 |
| ·人机对话的处理方式 | 第45-46页 |
| ·程序GRG-C算法流程 | 第46-48页 |
| ·原优化程序的改进和数值验证 | 第48-49页 |
| ·程序改进 | 第48页 |
| ·算例数值验证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鄂黄长江大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 | 第51-77页 |
| ·工程背景 | 第51-56页 |
| ·总体布置 | 第51页 |
| ·设计标准及规范 | 第51-55页 |
| ·构造设计 | 第55-56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56-57页 |
| ·优化规模及求解 | 第57页 |
| ·恒载效应 | 第57-60页 |
| ·活载效应 | 第60-62页 |
| ·恒载加活载效应 | 第62-64页 |
| ·优化结果 | 第64-76页 |
| ·只张拉优化索力后结构受力情况 | 第65-68页 |
| ·张拉优化索力、预应力及修改索面积后结构受力情况 | 第68-73页 |
| ·索力对比 | 第73-75页 |
| ·应力对比及造价对比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