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系杆拱桥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系杆拱桥的概述 | 第8-11页 |
| ·系杆拱桥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 第8-9页 |
| ·系杆拱桥的分类 | 第9-11页 |
| ·刚性系杆刚性拱体系桥的拱肋与吊杆张拉力设计 | 第11-14页 |
| ·拱肋截面构造 | 第11页 |
| ·拱肋线形 | 第11-14页 |
| ·吊杆张拉力 | 第14页 |
| ·工程背景 | 第14-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有限元计算程序及全桥计算模型介绍 | 第19-33页 |
| ·程序概述 | 第19页 |
| ·程序原理 | 第19-27页 |
| ·基本计算图式 | 第19-22页 |
| ·计算图式的生成 | 第22-23页 |
| ·徐变效应计算 | 第23-24页 |
| ·活载最不利内力的动态规划法 | 第24页 |
| ·预应力效应分析 | 第24-26页 |
| ·吊杆张拉力的确定 | 第26-27页 |
| ·程序总体框架图 | 第27-29页 |
| ·全桥有限元模型介绍 | 第29页 |
| ·程序计算结果的验证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约束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方法 | 第33-49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混合离散变量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 ·算法基本理论 | 第34-38页 |
| ·相对混合次梯度 | 第34-36页 |
| ·适时约束 | 第36-37页 |
| ·离散最优解的分布性质 | 第37页 |
| ·离散最优解的收敛准则 | 第37-38页 |
| ·算法的构造 | 第38-47页 |
| ·算法构造的基本思想 | 第38-39页 |
| ·离散初始点的产生 | 第39-40页 |
| ·离散一维搜索技术 | 第40-42页 |
| ·子空间轮变搜索 | 第42-43页 |
| ·离散单位邻域内查点 | 第43-45页 |
| ·算法终止准则 | 第45页 |
| ·算法的步骤 | 第45-47页 |
| ·原优化程序的改进 | 第47页 |
| ·优化程序数值验证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优化模型与分析 | 第49-63页 |
|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设计变量 | 第49-50页 |
| ·约束条件 | 第50-51页 |
| ·目标函数 | 第51-52页 |
| ·优化规模与求解 | 第52页 |
|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 ·优化结果的验算 | 第54-61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54页 |
| ·荷载组合 | 第54-55页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55-56页 |
| ·正常使用阶段验算 | 第56-60页 |
| ·活载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 第60-61页 |
| ·优化程序的适用性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