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和惯性导航的水下机器人组合定位设计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目录 | 第10-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水下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 | 第14-15页 |
·定位技术在水下机器人中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水下定位技术现状 | 第16-22页 |
·水声定位技术 | 第16-18页 |
·惯性测量元件定位 | 第18-21页 |
·水下视觉定位 | 第21页 |
·多传感器组合定位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视觉辅助的水下机器人组合定位系统研究 | 第25-48页 |
·水下机器人组合导航的方案 | 第25-28页 |
·水下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水下定位系统组成 | 第27-28页 |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惯性导航系统分析 | 第28-35页 |
·加速度计在水下机器人定位上应用 | 第29-32页 |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捷联惯性导航研究 | 第32-35页 |
·视觉定位和电子罗盘辅助定位系统研究 | 第35-41页 |
·结构激光与单目摄像的视觉定位模型 | 第35-38页 |
·电子罗盘电磁干扰分析 | 第38-41页 |
·台跟踪系统的快速性与准确性研究 | 第41-47页 |
·台电机的响应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自动跟踪的逆运动学求解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ARMA的惯性测量输出建模 | 第48-58页 |
·惯性元件误差特性 | 第48-51页 |
·惯性元件的误差模型 | 第48-49页 |
·惯导积分的误差评估 | 第49-51页 |
·惯性测量系统的ARMA应用原理 | 第51-52页 |
·ARMA模型原理 | 第51页 |
·采用ARMA分析随机误差的过程 | 第51-52页 |
·采用SAS软件分析惯性元件随机误差模型 | 第52-57页 |
·SAS时间序列应用编程 | 第52-53页 |
·惯性导航元件的随机误差建模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多传感器组合定位系统设计 | 第58-69页 |
·组合系统结构设计 | 第58-62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 | 第58-59页 |
·Kalman滤波基本过程 | 第59-60页 |
·基于Kalman算法的惯性数据滤波 | 第60-62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同步问题 | 第62-64页 |
·同步问题描述 | 第62页 |
·空间同步算法 | 第62-63页 |
·时间同步算法 | 第63-64页 |
·水下机器人姿态和位置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 第64-68页 |
·传统的GPS/INS组合导航应用分析 | 第64-65页 |
·基于电子罗盘与惯性导航的空间姿态组合定位 | 第65-66页 |
·基于视觉与惯性导航的空间位置组合定位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水下机器人组合定位系统实验研究 | 第69-86页 |
·水下机器人机械部分描述与改进 | 第69-71页 |
·北极星号水下机器人模型 | 第69-70页 |
·水下机器人电子舱安装与密封 | 第70-71页 |
·水下机器人移动台架 | 第71页 |
·水下机器人电路通讯部分设计 | 第71-74页 |
·电路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71-72页 |
·电路控制系统开发 | 第72-73页 |
·电子罗盘与惯性导航元件介绍 | 第73-74页 |
·水下机器人控制程序设计 | 第74-78页 |
·下位机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第74-76页 |
·上位机组合定位程序设计 | 第76-78页 |
·水下机器人组合导航实验与总结 | 第78-84页 |
·实验操作流程说明 | 第78-79页 |
·姿态组合定位实验分析 | 第79-82页 |
·位置组合定位实验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课题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