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18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 高等教育质量 | 第9页 |
2.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 第9-10页 |
3.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 第10页 |
4. 教育评估 | 第10页 |
5. 高等教育地方化 | 第10-11页 |
(三)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及功能研究 | 第11-13页 |
2. 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支持条件的研究 | 第13页 |
3. 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 第13-15页 |
4. 对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 | 第15-17页 |
(四)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高等教育质量形成机理 | 第18-23页 |
(一)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形成的因素 | 第18-20页 |
1. 高校内部因素 | 第18页 |
2. 高校外部因素 | 第18-20页 |
(二)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相互关联 | 第20-23页 |
1. 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三、高等教育地方化背景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分析 | 第23-29页 |
(一) 高等教育地方化格局的形成 | 第23-24页 |
(二)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职责 | 第24-26页 |
1. 引导高校发展 | 第25页 |
2. 发挥督导职能 | 第25页 |
3. 进行教育评估 | 第25-26页 |
(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 | 第26-29页 |
1. 多元调控者 | 第27-28页 |
2. 质量监督者 | 第28-29页 |
四、高等教育地方化背景下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状况——以广西为例 | 第29-36页 |
(一) 监控的主要措施 | 第29-33页 |
1. 开展公共必修课教学评估 | 第29页 |
2. 开展优质(精品)专业认定 | 第29-30页 |
3. 开展高校评估 | 第30页 |
4. 实施“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 第30-31页 |
5. 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第31-32页 |
6. 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 | 第32页 |
7. 开展一系列竞赛 | 第32页 |
8. 实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策 | 第32-33页 |
(二) 监控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1.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缺失 | 第33-34页 |
2.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机制不完善 | 第34页 |
3. 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缺乏连续性 | 第34页 |
4. 高等教育质量问责制度尚未建立 | 第34页 |
5.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尚未建立 | 第34-35页 |
6. 现代化监控手段运用不足 | 第35-36页 |
五、高等教育地方化背景下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36-46页 |
(一)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第36页 |
(二)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 | 第36-38页 |
(三) 完善检测评估机制 | 第38-40页 |
(四) 建立督导监控机制 | 第40-42页 |
(五) 建立审核认证制度 | 第42-43页 |
(六) 实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 | 第43-46页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