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专业民乐合奏课教学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价值 | 第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高职民乐合奏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20页 |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 第15-16页 |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 | 第16-17页 |
三、师资力量匮乏 | 第17-19页 |
四、生源质量较差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开设高职民乐合奏课的重要性 | 第20-31页 |
一、对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 第20-28页 |
1、激发了学生艺术上的向心力 | 第20-21页 |
2、培养了学生的内在情操及音乐感知能力 | 第21-23页 |
3、促进了学生对乐器个性的有机把握 | 第23页 |
4、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合作互补和团队互助 | 第23-25页 |
5、构筑了学生对于艺术立体声势的掌控 | 第25-26页 |
6、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 第26-28页 |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 第28-31页 |
1、是学习与交流的适合形式 | 第29页 |
2、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渠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高职民乐合奏课常规教学探讨 | 第31-40页 |
一、课前调研及准备工作 | 第31-33页 |
1、充分调研、因材施教 | 第31页 |
2、活用教材、互动选曲 | 第31-32页 |
3、确定目标、精心设计 | 第32-33页 |
二、进行作品分析、分阶段进行排练 | 第33-39页 |
1、从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段来触探作品的细部特征 | 第33-36页 |
2、从作品的整体性表现手段来把握作品的情感表现 | 第36页 |
3、从器乐作品内容的含义来把握作品精神的律动 | 第36-37页 |
4、分阶段排练 | 第37-38页 |
5、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梯度排练 | 第38-39页 |
三、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合奏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 第40-49页 |
一、夯实基础建设 | 第40-41页 |
二、确立互动教学关系 | 第41页 |
三、构建开放评价机制 | 第41-42页 |
四、提倡理念与技艺的双重导演 | 第42页 |
五、创设情境教学 | 第42-43页 |
六、建立多手段的立体式、开放式教学形式 | 第43-45页 |
七、探索产学研三位一体化的办学思路 | 第45-47页 |
1、立足本土基础弘扬民族精神 | 第45-46页 |
2、整合原生资源统编普适教材 | 第46页 |
3、积极改良编创促进产业推广 | 第46-47页 |
八、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 | 第47-49页 |
1、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 | 第47-48页 |
2、引进优秀师资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