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现二百年--社会文化视野下的鸦片烟馆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 第11-13页 |
三、选题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 | 第13-15页 |
四、关于史料运用的说明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烟毒禁弛与烟馆隐现 | 第18-37页 |
第一节 鸦片传入与烟馆出现 | 第18-23页 |
一、鸦片及吸食法的传入 | 第18-20页 |
二、烟馆的出现 | 第20-23页 |
第二节 烟馆的繁盛:1858—1906 | 第23-28页 |
一、鸦片贩运网络的形成 | 第23-25页 |
二、烟馆蓬勃发展 | 第25-28页 |
第三节 烟馆的隐现交替:1906—1949 | 第28-37页 |
一、1906年禁政与烟馆转入地下 | 第28-31页 |
二、北洋时期烟馆再度泛滥 | 第31-33页 |
三、南京政府二十二年禁政与烟馆消长 | 第33-35页 |
四、烟馆的消亡 | 第35-37页 |
第二章 烟馆运营与政府监管 | 第37-59页 |
第一节 烟馆的经营 | 第37-44页 |
一、烟馆经营者 | 第37-41页 |
二、经营策略 | 第41-44页 |
第二节 烟馆的消费 | 第44-52页 |
一、消费者 | 第44-48页 |
二、消费活动及特征 | 第48-52页 |
第三节 堂倌及寄生群体 | 第52-55页 |
一、堂倌 | 第52-54页 |
二、寄生群体 | 第54-55页 |
第四节 政府对烟馆的监管 | 第55-59页 |
一、监管与税收 | 第55-56页 |
二、监管陋规 | 第56-58页 |
三、监管盲区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烟馆的文化语义 | 第59-81页 |
第一节 烟馆与社会认知 | 第59-70页 |
一、烟馆雅致化 | 第59-63页 |
二、烟馆给人的精神体验 | 第63-67页 |
三、社会认知对烟馆态度的变化 | 第67-70页 |
第二节 烟馆与中国形象 | 第70-81页 |
一、烟馆印象 | 第71-75页 |
二、外国人对烟馆的观感 | 第75-77页 |
三、历史记忆的投影 | 第77-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