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证据的关联性及关联性规则 | 第13-26页 |
(一) 证据关联性的涵义界定 | 第13-22页 |
1. 不同学者对关联性内涵的理论认识 | 第13-16页 |
2. 关联性与其它证据属性的关系 | 第16-20页 |
3. 《联邦证据规则》中的特殊证据关联性 | 第20-22页 |
(二) 证据关联性规则及其价值基础 | 第22-26页 |
1.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涵义 | 第22-23页 |
2.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价值基础 | 第23-26页 |
二、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制度背景 | 第26-33页 |
(一) 对抗制与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26-29页 |
1. 对抗制诉讼模式的特点 | 第26-27页 |
2. 对抗制诉讼模式下的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27-29页 |
(二) 陪审制与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29-31页 |
1. 陪审制的特点 | 第29-30页 |
2. 陪审制度下的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30-31页 |
(三) 集中审理制度与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31-33页 |
1. 集中审理制度的特点 | 第31页 |
2. 集中审理制度下的证据关联性规则 | 第31-33页 |
三、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司法运作机制 | 第33-42页 |
(一) 证据关联性审查的主体 | 第33-36页 |
1. 从陪审团制度本身分析 | 第33-35页 |
2. 从诉讼追求的综合价值分析 | 第35-36页 |
(二) 证据关联性的判断 | 第36-42页 |
1. 关联性的证据是用来证明实质性事实的 | 第36-38页 |
2. 关联性证据能够使实质性事实更有可能或更无可能 | 第38-39页 |
3. 《联邦证据规则》对关联性确定的“任何趋向性”标准 | 第39-42页 |
四、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内容 | 第42-58页 |
(一) 关联性规则中的肯定性规定 | 第42-48页 |
1. 在例外情形下,品格证据可以被采纳 | 第42-44页 |
2. 具有关联性的习惯或操作规程的证据可以被采纳 | 第44-46页 |
3. 在某些情形下,有关和解的证明材料可以被采纳 | 第46-48页 |
4. 关联性规则的其它肯定性规定 | 第48页 |
(二) 关联性规则中的限制性规定 | 第48-58页 |
1. 基于法律规定而予以限制 | 第49-53页 |
2. 通过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予以限制 | 第53-58页 |
结语——美国对我国构建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启示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一、 中文著作、译作类 | 第63-65页 |
二、 中文论文类 | 第65-68页 |
三、 英文文献类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