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机制的核心:注意还是态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正念 | 第10-12页 |
·正念在佛教中的界定 | 第10页 |
·正念在心理学中的定义 | 第10-12页 |
·正念疗法 | 第12-13页 |
·正念疗法的功效 | 第13-14页 |
·医疗辅助功效 | 第13页 |
·心理治疗功效 | 第13-14页 |
·正念干预对心理病理机制的解释 | 第14-16页 |
·情绪 | 第14-15页 |
·思维 | 第15页 |
·语言 | 第15-16页 |
·行为反应 | 第16页 |
·正念干预的工作机制 | 第16-19页 |
·注意 | 第17-18页 |
·态度 | 第18-19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页 |
·研究设计 | 第20-21页 |
3 正念训练 | 第21-31页 |
·被试 | 第21页 |
·正念课程编制 | 第21-23页 |
·正念技术 | 第21-22页 |
·课程设置与内容 | 第22-23页 |
·训练过程 | 第23-31页 |
4 研究一 痛觉实验 | 第31-55页 |
·实验 1 基线水温的确定 | 第31-37页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被试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程序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实验 2 目标水温的确定 | 第37-43页 |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被试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程序 | 第37-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3页 |
·实验 3 痛觉实验 | 第43-55页 |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实验假设 | 第43-44页 |
·被试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程序 | 第44-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5 研究二 情绪实验 | 第55-76页 |
·实验目的 | 第55页 |
·实验假设 | 第55页 |
·被试 | 第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8页 |
·实验程序 | 第58-61页 |
·数据分析 | 第61-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6页 |
6 总讨论 | 第76-82页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82页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82-83页 |
8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107页 |
后记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