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研究--基于12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1. 问卷法 | 第11-12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一、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 学者们的相关论述 | 第17页 |
2. 本文对“夹心层”群体的定义 | 第17-19页 |
二、“夹心层”群体住房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一) 住房方式 | 第19-20页 |
(二) 租房或供房支出 | 第20-21页 |
(三)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 第21页 |
(四) 通勤时间 | 第21-23页 |
三、“夹心层”群体住房需求分析 | 第23-30页 |
(一) “夹心层”群体租房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1. 租房意愿 | 第23页 |
2. 租金支付水平 | 第23页 |
3. 租房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二) “夹心层”群体购房需求分析 | 第24-27页 |
1. 购房意愿 | 第24页 |
2. 购房区域 | 第24-25页 |
3. 购房面积 | 第25页 |
4. 可接受房价 | 第25页 |
5. 付款方式和首付款 | 第25-26页 |
6. 还款年限和月还款金额 | 第26页 |
7. 购房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26-27页 |
(三) “夹心层”群体对住房保障政策的态度 | 第27-30页 |
四、“夹心层”群体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 国家—社会关系弱化 | 第30-31页 |
1. 民间精英左右改革 | 第30页 |
2. 弱势群体丧失话语权 | 第30-31页 |
(二) 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不足 | 第31-32页 |
1. 被忽视的中低收入群体 | 第31页 |
2. 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缺位 | 第31-32页 |
(三) 城市住房供应体系的不当调整 | 第32-33页 |
1. 1998~2002年:商品房市场迅速崛起 | 第32-33页 |
2. 2003~2007年:断裂的住房供应体系 | 第33页 |
(四) 不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3-36页 |
1. 住房保障政策设计不合理 | 第34页 |
2. 住房保障规划系统不健全 | 第34页 |
3. 住房保障法律效力不充足 | 第34页 |
4. 住房保障统计方法不适用 | 第34-36页 |
五、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建议 | 第36-45页 |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经验总结 | 第36-39页 |
1. 美国:依靠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发展公共住房 | 第36页 |
2. 英国:立法完善,实行产权分享政策 | 第36-37页 |
3. 新加坡: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 第37页 |
4. 香港:以公屋为支撑的流动住房体系 | 第37-39页 |
(二) 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相关建议 | 第39-45页 |
1. 加快立法建设,完善住房供给及管理制度 | 第39-41页 |
2.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供多层次的保障 | 第41-42页 |
3. 逐步放宽条件,确保住房保障公平 | 第42-43页 |
4. 完善租房租赁市场,探索租售结合 | 第43-45页 |
六、结语 | 第45-46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