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页 |
·承运人识别——简评鹿特丹规则的相关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承运人识别-简评鹿特丹规则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章的思路结构 | 第13-14页 |
·拟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承运人识别问题概述 | 第15-20页 |
·承运人识别问题的产生及其缘由 | 第15页 |
·承运人涵义的界定 | 第15-19页 |
·现有国际公约关于承运人定义的规定 | 第15-17页 |
·鹿特丹规则关于承运人的新规定 | 第17-18页 |
·我国《海商法》关于承运人的规定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承运人识别的相关制度比较分析与实证考察 | 第20-31页 |
·我国关于承运人识别的相关问题 | 第20-22页 |
·我国承运人识别的立法现状 | 第20页 |
·我国承运人识别的司法现状 | 第20-22页 |
·主要国家关于承运人识别的一般规定 | 第22-25页 |
·美国1999 海上货物运输法(以下简称COGSA1999)对承运人识别的规定 | 第22-23页 |
·英国法下的承运人识别 | 第23-24页 |
·法国对识别承运人的做法 | 第24页 |
·德国关于承运人识别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不同交易形式下承运人识别的方法 | 第25-29页 |
·依提单记载事项进行识别 | 第25-27页 |
·依运输合同识别 | 第27-28页 |
·依航行控制主体识别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识别的新规定及其影响 | 第31-35页 |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识别的新规定 | 第31-32页 |
·《鹿特丹规则》对承运人识别问题的影响 | 第32-34页 |
·改变了主要依据提单识别承运人的识别规则 | 第32-33页 |
·明晰了“实际承运人”含义存在的争议之处 | 第33页 |
·推定船舶所有人或光船租船人为承运人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承运人识别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5-39页 |
·我国承运人识别的现行立法评述 | 第35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承运人识别在立法层面上的影响 | 第35-37页 |
·可以借鉴引进的制度设计 | 第35-36页 |
·立法建构的建议与思路 | 第36-37页 |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实践中承运人识别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