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财政金融法论文

关于保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历史研究法第13页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第13-14页
     ·比较研究的方法第14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4-16页
     ·重点论述我国国内保理的发展第14页
     ·对非银行类独立保理公司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第14页
     ·多对策建议促进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第14-16页
第2章 保理的一般理论第16-23页
   ·保理的概念辨析第16-17页
   ·保理的特征第17-20页
     ·保理的经济特征第17-18页
     ·保理的法律特征第18-20页
   ·保理的种类第20-23页
     ·国际保理与国内保理第20-21页
     ·公开型保理和隐蔽型保理第21页
     ·无追索权保理和保留追索权保理第21页
     ·到期保理和融资保理第21页
     ·完全保理和部分保理第21-22页
     ·单保理与双保理第22页
     ·单一保理和背对背保理第22-23页
第3章 保理的运作机制第23-34页
   ·保理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3-26页
     ·供应商与买方的法律关系第23页
     ·供应商与供应商保理商的法律关系第23-25页
     ·买方保理商与买方的法律关系第25-26页
     ·买方保理商与供应商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第26页
   ·保理业务运作程序第26-28页
   ·保理的风险评估第28-34页
     ·市场风险第28-29页
     ·信用风险第29-30页
     ·流动性风险第30页
     ·操作风险第30-31页
     ·法律风险第31-34页
第4章 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第34-38页
   ·我国保理业务的推行现状考察第34-35页
     ·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先于国内保理业务第34页
     ·保理种类由形式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第34页
     ·保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保理发展的规模较小第34页
     ·我国开展保理业务的主体比较单一,保理业务的发展不平衡第34-35页
   ·对我国推行保理业务的反思第35-38页
     ·市场参与主体对保理业务的认识还不到位第35-36页
     ·规制保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6页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第36-37页
     ·从事保理业务资格的审批严格第37-38页
第5章 完善我国保理业务的对策建议第38-46页
   ·认识与政策层面第38-39页
   ·法律层面第39-40页
     ·建立健全我国保理业务的法律框架第39页
     ·建立与保理相关的配套法规第39-40页
     ·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第40页
     ·制定保理商行业标准第40页
   ·实践层面第40-46页
     ·培养专业的保理人才第40-41页
     ·建立专业保理公司第41-42页
     ·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第42-43页
     ·规范保理业务操作流程第43-44页
     ·采取有效的对策防范降低保理风险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下一篇:承运人识别制度研究--兼评鹿特丹规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