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河南商丘定位观测数据分析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3页
    1.1 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9-11页
        1.1.1 温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9页
        1.1.2 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9-10页
        1.1.3 日照时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0-11页
    1.2 土壤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1-12页
        1.2.1 土壤温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1页
        1.2.2 土壤水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1-12页
    1.3 农艺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2-13页
        1.3.1 施肥、灌溉、除草剂的使用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12-13页
2 引言第13-14页
3 研究方法第14-16页
    3.1 调查地点第14页
    3.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4-15页
    3.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6-36页
    4.1 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16-27页
        4.1.1 小麦生长发育期年际间气候因子概况第16-18页
            4.1.1.1 温度第17页
            4.1.1.2 降水第17-18页
            4.1.1.3 日照时数第18页
        4.1.2 气候因子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8-23页
            4.1.2.1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情况第19-20页
            4.1.2.2 小麦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20-21页
                4.1.2.2.1 产量的数据分析第20-21页
                4.1.2.2.2 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21页
            4.1.2.3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因子对关键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第21-23页
                4.1.2.3.1 分蘖—返青—拔节期间的降雨量与千粒重的关系第22页
                4.1.2.3.2 拔节—抽穗期间降雨量与千粒重的关系第22-23页
                4.1.2.3.3 抽穗—乳熟期间降雨量与千粒重的关系第23页
                4.1.2.3.4 小麦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与千粒重的关系第23页
        4.1.3 气候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23-27页
            4.1.3.1 温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4.1.3.2 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4-26页
            4.1.3.3 日照时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4.2 土壤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7-33页
        4.2.1 土壤温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7-29页
            4.2.1.1 近五年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特征第27-28页
            4.2.1.2 土壤温度对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第28-29页
            4.2.1.3 土壤温度对小麦产量要素的相关分析第29页
        4.2.2 土壤水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9-33页
            4.2.2.1 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状况第29-31页
                4.2.2.1.1 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总变化第29-30页
                4.2.2.1.2 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各月份土壤含水率变化第30-31页
            4.2.2.2 土壤水分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31-33页
                4.2.2.2.1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第31页
                4.2.2.2.2 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31-32页
                4.2.2.2.3 小麦产量对土壤含水量敏感性分析第32-33页
    4.3 农艺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33页
    4.4 生态因子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对策初探第33-36页
        4.4.1 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第33-34页
        4.4.2 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确保小麦单产第34页
        4.4.3 注意防灾减灾,减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34页
        4.4.4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第34-3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ABSTRACT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sFAR1、MsPYL8、MsGATA12基因与紫花苜蓿秋眠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心理契约的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