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同富集的地质条件与成藏(矿)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选题背景第10-12页
   ·研究现状第12-16页
     ·含油气系统研究进展第12-13页
     ·砂岩型铀矿研究进展第13-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多类型能源矿产地质研究进展第15-16页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研究工作量统计第18页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8-22页
第二章 地质背景与多类型能源分布第22-36页
   ·地理位置及构造分区第22-25页
     ·伊盟隆起第22页
     ·西缘褶皱冲断带第22页
     ·天环坳陷第22-24页
     ·靖边单斜第24页
     ·庆阳单斜第24页
     ·延安单斜第24页
     ·晋西挠褶带第24-25页
     ·渭北隆起第25页
   ·结晶基底构造特征第25页
   ·地层系统第25-30页
     ·下古生界第25-26页
     ·上古生界第26-27页
     ·中生界第27-30页
   ·多类型能源矿产时空分布第30-31页
     ·煤的时空分布第30-31页
     ·天然气时空分布第31页
     ·石油的时空分布第31页
     ·铀矿的时空分布第31页
   ·小结第31-36页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煤系与富煤规律第36-48页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演化及富煤规律第36-40页
     ·上古生界富煤规律第36页
     ·上古生界煤系第36页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演化与聚煤第36-40页
   ·中生界沉积体系与富煤规律第40-46页
     ·中生界富煤规律第40-41页
     ·三叠纪煤系第41页
     ·侏罗纪煤系第41页
     ·三叠纪沉积体系演化与聚煤第41-43页
     ·侏罗纪沉积体系演化与聚煤第43-46页
   ·上古生界、三叠系与侏罗系成煤体系讨论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第48-66页
   ·烃源岩第48-49页
   ·储层与盖层第49-51页
   ·三叠纪油藏地质特征第51页
   ·下侏罗统油藏地质特征第51-53页
   ·烃源岩热演化与生烃史第53-55页
   ·油气运移与聚集分析第55-64页
     ·运移通道第55-56页
     ·驱动力第56-57页
     ·油气运移方向判别与成藏第57-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第66-94页
   ·下古生界烃源岩第66-67页
   ·下古生界深盆气藏储盖特征第67页
   ·下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演化与生烃第67-69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第69页
   ·上古生界深盆气藏储盖特征第69-70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演化与生烃第70页
   ·古生界天然气运移与聚集分析第70-92页
     ·深盆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第70-71页
     ·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分析第71-77页
     ·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分析第77-81页
     ·关于深盆气藏压力的讨论第81-86页
     ·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压力特征分析第86-92页
   ·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铀成矿第94-104页
   ·赋矿地层沉积背景第94页
   ·层间氧化带平面分区第94-96页
   ·铀矿体剖面特征第96页
   ·成矿作用分析第96-102页
     ·成矿作用原理第96-97页
     ·成矿铀源与成矿年龄第97-99页
     ·构造热事件与铀成矿第99页
     ·蚀变作用与铀成矿第99-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0页
附录—剖面考察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别山北麓灵山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北京延庆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环境与建设适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