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麓灵山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花岗岩 | 第10-12页 |
·大别山地区花岗岩 | 第12-15页 |
·斑岩型钼矿 | 第15-16页 |
·大别山地区钼矿床 | 第16-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科学问题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21页 |
·论文工作情况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4-42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4-27页 |
·北淮阳构造带 | 第25-26页 |
·桐柏-大别构造带 | 第26-27页 |
·南淮阳构造带 | 第27页 |
·区域地质 | 第27-42页 |
·区域地层 | 第27-31页 |
·区域构造 | 第31-35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35-36页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36-38页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39页 |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 第39-42页 |
第3章 灵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67页 |
·岩体地质特征 | 第42-43页 |
·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 第43-46页 |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1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主量元素 | 第46-49页 |
·微量元素 | 第49-50页 |
·稀土元素 | 第50-51页 |
·花岗岩年代学特征 | 第51-67页 |
·采样位置 | 第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分析结果 | 第52-67页 |
第4章 陡坡钼矿地质特征 | 第67-88页 |
·与灵山岩体有关的矿床 | 第67-74页 |
·杨店铜矿 | 第68-70页 |
·母山钼矿 | 第70-73页 |
·肖畈钼矿 | 第73-74页 |
·矿区地质 | 第74-78页 |
·矿区地层 | 第75-76页 |
·矿区构造 | 第76-77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77-78页 |
·矿床地质 | 第78-88页 |
·矿体特征 | 第78-79页 |
·矿物特征 | 第79-82页 |
·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 第82-83页 |
·围岩蚀变 | 第83-85页 |
·成矿阶段 | 第85-88页 |
第5章 成矿时代 | 第88-103页 |
·辉钼矿 Re-Os 测年 | 第88-94页 |
·钼矿样品 | 第88-90页 |
·测年方法 | 第90-92页 |
·测年结果 | 第92-94页 |
·花岗岩锆石 U-Pb 年代学 | 第94-99页 |
·样品采集 | 第94-95页 |
·测年结果 | 第95-99页 |
·成矿时代 | 第99-103页 |
第6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103-121页 |
·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 | 第103-110页 |
·测试仪器与基本流程 | 第103-104页 |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 第104-106页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 第106-109页 |
·流体包裹体的密度和压力 | 第109-110页 |
·包裹体群组分析 | 第110-111页 |
·H、O 同位素 | 第111-113页 |
·稳定同位素 | 第113-121页 |
·Pb 同位素 | 第113-118页 |
·S 同位素 | 第118-120页 |
·铼同位素 | 第120-121页 |
第7章 灵山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 | 第121-133页 |
·花岗岩成因 | 第121-130页 |
·成岩构造环境 | 第121-122页 |
·成岩物理化学条件 | 第122-124页 |
·成岩时代 | 第124-127页 |
·岩浆演化 | 第127-128页 |
·源区 | 第128页 |
·岩石成因类型 | 第128-130页 |
·大别山中生代成矿作用 | 第130-132页 |
·灵山岩体的成矿作用模式 | 第132-133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61页 |
致谢 | 第161-163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