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

北京延庆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环境与建设适宜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29页
     ·研究意义以及选题依据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选题依据第13页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3-27页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理论研究现状第13-17页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应用现状第17-21页
       ·研究区地质环境研究现状第21-26页
       ·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29页
       ·研究内容第27页
       ·技术路线第27-29页
2. 评价思路、方法及软件介绍第29-34页
     ·评价方法第29-30页
     ·评价思路第30-31页
     ·软件介绍第31页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简介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延庆规划新城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第34-61页
     ·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第34-37页
       ·自然地理位置第34-35页
       ·气象、水文第35-36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6-37页
       ·新城规划建设条件第37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37-42页
       ·地形地貌第37-39页
       ·地层岩性第39-40页
       ·地质构造第40-41页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第41-42页
     ·岩土体特征第42-48页
       ·工程地质层划分第42-46页
       ·岩土体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第46-47页
       ·工程岩组分类第47-48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48-49页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特征第48-49页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49页
     ·不良地质作用第49-59页
       ·泥石流第49-52页
       ·崩塌第52-55页
       ·不稳定斜坡第55-58页
       ·活动断裂第58-59页
       ·水库浸没第59页
       ·砂土液化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延庆规划新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第61-124页
     ·软弱粘性土工程性状研究第61-73页
       ·软弱粘性土空间分布第61-63页
       ·软弱粘性土的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第63-66页
       ·软弱粘性土的物理力学特征第66-72页
       ·灵敏度第72-73页
     ·断裂活动性及其对场地稳定性影响研究第73-116页
       ·断裂类型第73-74页
       ·研究区断层地质特征第74-105页
       ·研究区构造应力反演与蠕变位移预测第105-114页
       ·活动断裂危险性分区第114-116页
     ·规划新城区受水库浸没危害影响研究第116-123页
       ·浸没危害评价标准第116-117页
       ·数值模拟法预测第117-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5. 延庆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第124-144页
     ·地基承载力评价第124-127页
       ·地基承载力分级标准第124页
       ·地基承载力分区评价第124-127页
     ·地基土压缩性评价第127-130页
       ·压缩性分级标准第127-128页
       ·压缩性分区评价第128-130页
     ·地基稳定性分区评价第130-133页
       ·分区原则第130-131页
       ·分区要素及标准第131页
       ·分区评价第131-133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第133-136页
       ·分区评价标准第133-134页
       ·分区方法第134页
       ·分区评价第134-136页
     ·工程地质分区第136-139页
       ·分区原则及要素第137页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第137-139页
     ·场地稳定性评价第139-143页
       ·评价原则第139页
       ·评价要素及标准第139-141页
       ·分区评价第141-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6. 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第144-152页
     ·评价因子及体系第144-145页
     ·评价标准及方法第145-146页
     ·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分区第146-148页
     ·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与规划协调性分析第148-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2-154页
     ·结论第152-153页
     ·展望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第162-163页
个人简介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同富集的地质条件与成藏(矿)系统研究
下一篇: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