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中耕作业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 目录 | 第1-7页 |
| CONTENTS | 第7-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1 前言 | 第14-2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 ·除草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施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株间除草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 第22-32页 |
| ·稻田植物生长特性研究 | 第22-23页 |
| ·水稻的生长特性 | 第22页 |
| ·稻田杂草的生长特性 | 第22-23页 |
| ·关键部件的设计 | 第23-24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 ·株间除草部件的运动仿真 | 第25-30页 |
| ·运动仿真 | 第25-26页 |
| ·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 ·各个参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 ·验证试验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侧深施肥装置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设计 | 第32-38页 |
| ·侧深施肥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施肥时期的确定 | 第32页 |
| ·化肥的物理机械特性及排肥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 ·化肥的物理机械特性 | 第32页 |
| ·排肥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 ·侧深施肥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 第33-37页 |
| ·肥箱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 ·排肥器 | 第34-35页 |
| ·输肥管 | 第35页 |
| ·肥量调节装置 | 第35-36页 |
| ·施肥靴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4 株间除草装置试验研究 | 第38-65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 ·试验指标的选取与评定 | 第38-39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8页 |
| ·指标评定方法 | 第38-39页 |
| ·试验因素的选取 | 第39-40页 |
| ·试验前的标定 | 第40-41页 |
| ·试验方案的选择 | 第41页 |
| ·除草率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8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 ·单因素对除草率的影响 | 第43-46页 |
| ·双因素对除草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伤苗率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53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单因素对伤苗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双因素对伤苗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参数优化 | 第53-56页 |
| ·目标函数 | 第53-54页 |
| ·约束条件 | 第54页 |
| ·优化结果 | 第54-55页 |
| ·验证试验 | 第55-56页 |
| ·应力测量 | 第56-64页 |
| ·弹性元件的设计 | 第56-57页 |
| ·传感器的设计 | 第57-59页 |
| ·试验仪器及传感器的标定 | 第59-61页 |
| ·应力测试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5 施肥试验 | 第65-72页 |
| ·试验条件与准备 | 第65页 |
| ·静态试验 | 第65-67页 |
| ·排肥能力测定 | 第65-66页 |
| ·排肥量稳定性测定 | 第66-67页 |
| ·动态试验 | 第67-69页 |
| ·施肥均匀度测定 | 第67-68页 |
| ·施肥断条率测定 | 第68-69页 |
| ·田间性能试验 | 第69-71页 |
| ·抗架空粘结现象分析 | 第69页 |
| ·开沟作业质量分析 | 第69-70页 |
| ·施肥深度测定 | 第70-71页 |
| ·覆土能力分析 | 第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