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也生产社会”思想的社会工程隐喻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 | 第10-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关系 | 第12-22页 |
一、 人的本质是劳动 | 第12-16页 |
(一) 劳动是人与动物最本质区别 | 第13-14页 |
(二) 劳动是人发展社会的动力 | 第14-15页 |
(三) 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两面性 | 第15-16页 |
二、 人的本质促成社会关系的形成 | 第16-19页 |
(一) 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三阶段 | 第16-17页 |
(二) 人的本质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 第17-18页 |
(三) 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 第18-19页 |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19-22页 |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 第19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 | 第19-20页 |
(三)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22-29页 |
一、 人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22-24页 |
(一) 人的社会属性是生产力的表征 | 第22页 |
(二) 人的本质实践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三) 人类繁殖为生产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 第23-24页 |
二、 人是科学技术的生产者 | 第24-25页 |
(一) 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 | 第24页 |
(二) 人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 第24-25页 |
(三) 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5页 |
三、 人是思想理论的传播者 | 第25-29页 |
(一) 人的意识形态影响着思想理论的发展 | 第25-26页 |
(二) 人的道德意识是人格进步的生产力 | 第26-27页 |
(三) 思维意识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人与社会关系生产的新形态 | 第29-38页 |
一、 人与社会关系生产的联系 | 第29-31页 |
(一) 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 第29-30页 |
(二) 社会关系生产是潜在的生产形式 | 第30-31页 |
(三) 社会关系的建构优化社会发展 | 第31页 |
二、 社会关系生产的时代特征 | 第31-34页 |
(一) 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整体性 | 第31-32页 |
(二) 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人本性 | 第32-33页 |
(三) 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开放性 | 第33-34页 |
三、 社会关系生产的新发展 | 第34-38页 |
(一) 社会交往保证社会关系生产 | 第34-35页 |
(二) 当代社会关系生产新形式 | 第35-36页 |
(三) 社会关系生产新目标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4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