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33页 |
·课题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表面等离激元概述 | 第14-17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特性 | 第14-15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分类 | 第15-17页 |
·金属微纳周期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调制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二维金属微纳周期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的调制研究 | 第18-22页 |
·一维金属微纳周期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的调制研究 | 第22-23页 |
·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 | 第23-26页 |
·金属-介质复合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 | 第26-29页 |
·电子显微技术研究金属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的进展 | 第29-3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1-33页 |
2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原理及其禁带效应 | 第33-44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原理 | 第33-38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 | 第33-35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特征长度 | 第35-38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38-42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激发 | 第39-40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电子束激发 | 第40-42页 |
·表面等离激元的禁带理论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微纳材料制备及其基本光学特性 | 第44-58页 |
·贵金属纳米线的制备 | 第44-49页 |
·Ag纳米线的制备、结构调控及表征 | 第44-48页 |
·Au纳米线/带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48-49页 |
·纳米光纤锥及微光纤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 第49-52页 |
·典型微纳操纵介绍 | 第52-53页 |
·介质微纳光纤激发贵金属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 | 第53-57页 |
·SiO_2微光纤激发Ag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 | 第53-55页 |
·纳米光纤锥激发Au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单根一维Au纳米光栅结构的谐振特性研究 | 第58-71页 |
·引言 | 第58页 |
·单根Au纳米线表面等离激元光栅的谐振特性 | 第58-67页 |
·Au纳米线光栅的制备及表面形貌 | 第58-59页 |
·Au纳米线光栅刻槽部分的有效折射率 | 第59-61页 |
·单根Au纳米线光栅的光谱特性测量 | 第61-63页 |
·光栅参数对Au纳米线透射信号的影响 | 第63-67页 |
·单根矩形截面Au纳米线光栅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的调制 | 第67-70页 |
·矩形截面Au纳米线光栅结构的制备及其有效折射率 | 第67-70页 |
·矩形截面Au纳米线光栅的透射光谱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Au微米线中表面等离激元的回音壁模式 | 第71-83页 |
·引言 | 第71页 |
·表面等离激元回音壁谐振腔的理论模型 | 第71-73页 |
·表面等离激元回音壁谐振腔的实验研究 | 第73-76页 |
·表面等离激元回音壁腔的光谱特征 | 第76-82页 |
·谐振光谱的典型特征 | 第76页 |
·谐振峰模式指认 | 第76-78页 |
·Au微米线直径对表面等离激元回音壁腔谐振特性的影响 | 第78-80页 |
·耦合角度对金属线表面等离激元回音壁模式的影响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电子能量损失谱对Au纳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 | 第83-89页 |
·引言 | 第83页 |
·Au纳米线电子束激发的等离激元特征 | 第83-85页 |
·Au纳米线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实验 | 第83-84页 |
·Au纳米线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 | 第84-85页 |
·Au多晶纳米薄膜电子束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特征 | 第85-88页 |
·Au纳米薄膜的制备与透射电镜分析 | 第85-86页 |
·Au纳米薄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实验 | 第86-87页 |
·Au纳米薄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
发明专利申请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