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α-半乳糖苷酶碳源诱导机制研究及复合酶制剂的开发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目录第13-19页
名词缩写表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2页
   ·酶制剂概况第20-26页
     ·国内外酶制剂的研究动态第20-22页
     ·抗营养因子第22-26页
   ·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第26-36页
     ·α-半乳糖苷酶的来源第27-29页
     ·α-半乳糖苷酶的酶学特性第29-35页
     ·α-半乳糖苷酶的应用第35-36页
   ·饲用酶及复合酶制剂第36-40页
     ·复合酶制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第37-38页
     ·复合酶制剂的生产方法第38页
     ·复合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38-40页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40-4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0页
     ·技术路线第40-41页
     ·研究内容第41-42页
第二章 产α-半乳糖苷酶菌株的分离、选育及鉴定第42-55页
   ·材料与仪器第42-45页
     ·菌株和材料第4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2-43页
     ·主要试剂第43-44页
     ·培养基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47页
     ·α-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方法第45-46页
     ·高产α-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第46页
     ·α-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第46-47页
     ·菌种鉴定第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菌种分离及初筛第47-48页
     ·菌种复筛第48-51页
     ·菌种鉴定第51-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不同碳源对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作用第55-69页
   ·材料与仪器第55-58页
     ·菌株及材料第55-5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6页
     ·主要试剂第56-57页
     ·培养基第57-58页
   ·实验方法第58-60页
     ·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第58页
     ·α-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方法第58页
     ·生物量测定方法第58页
     ·分泌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第58-59页
     ·HPLC检测条件第59页
     ·SDS蛋白电泳方法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不同固体基质对α-半乳糖苷酶发酵的影响第60-64页
     ·不同碳源对α-半乳糖苷酶液体发酵的影响第64-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碳源诱导调控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第69-98页
   ·材料与仪器第69-72页
     ·菌株及材料第69-7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70页
     ·主要试剂第70-71页
     ·培养基第71页
     ·荧光定量PCR引物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5页
     ·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第72页
     ·α-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方法第72页
     ·生物量测定方法第72页
     ·分泌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第72页
     ·菌体的扫描电镜方法样品处理方法第72-73页
     ·SDS蛋白电泳方法第73页
     ·黑曲霉总RNA提取方法第73-74页
     ·逆转录方法第74页
     ·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检测(Real-Time PCR)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96页
     ·诱导因子对酶活的影响第75-76页
     ·诱导因子对生物量及蛋白分泌的影响第76-78页
     ·诱导因子对α-半乳糖苷酶表达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第78-86页
     ·诱导因子对菌体形态的影响第86-90页
     ·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第90-96页
   ·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固体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第98-123页
   ·材料与仪器第98-100页
     ·菌株及材料第9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98-99页
     ·主要试剂第99页
     ·培养基第99-100页
   ·实验方法第100-103页
     ·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第100页
     ·α-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方法第100页
     ·培养基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第100页
     ·响应面设计第100-101页
     ·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提取第101-103页
   ·结果与分析第103-122页
     ·发酵条件对黑曲霉zju-Y1产α-半乳糖苷酶的影响第103-108页
     ·固体发酵黑曲霉zju-Y1产α-半乳糖苷酶诱导培养基的优化第108-116页
     ·α-半乳糖苷酶酶的分离提取方法的比较第116-122页
   ·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固体发酵生产以α-半乳糖苷酶为标志的复合酶制剂第123-146页
   ·材料与仪器第124-125页
     ·菌株及材料第1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24页
     ·主要试剂第124页
     ·培养基第124-125页
   ·实验方法第125-129页
     ·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第125页
     ·酶活测定第125-128页
     ·酶活的响应面优化第128页
     ·数值计算分析复合酶制剂复配培养基第128-129页
   ·结果与分析第129-145页
     ·纤维素酶响应面分析第129-132页
     ·α-淀粉酶响应面分析第132-135页
     ·果胶酶响应面分析第135-138页
     ·酸性蛋白酶响应面分析第138-141页
     ·复合酶制剂配伍的优化第141-145页
   ·小结第145-146页
第七章 复合酶制剂酶学性质研究及体外模型降解评价第146-158页
   ·材料与仪器第146-147页
     ·材料第14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46-147页
     ·主要试剂第147页
   ·实验方法第147-150页
     ·体外模型的建立第147-149页
     ·酶活的测定第149页
     ·干物质消化率第149页
     ·还原糖测定第149页
     ·粗蛋白测定第149-150页
     ·HPLC检测条件第150页
   ·结果与分析第150-157页
     ·复合酶制剂的酶学性质第150-153页
     ·复合酶制剂的体外降解试验第153-157页
   ·小结第157-15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0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58-159页
   ·展望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附: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4-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金分枝杆菌ZJUVN-08转化植物甾醇合成雄甾烯二酮的研究
下一篇:深水半潜式平台疲劳分析及关键节点的疲劳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