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意识与权力的建筑空间初探--以行政中心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页 |
·论文框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 | 第24-37页 |
·公众意识的概念 | 第24-26页 |
·公共性与公众意识 | 第24页 |
·公共空间 | 第24-26页 |
·权力的基本概念 | 第26-31页 |
·威权 | 第27-28页 |
·控制 | 第28-29页 |
·教化 | 第29-31页 |
·监视 | 第31页 |
·空间的基本概念 | 第31-36页 |
·物质性空间 | 第33-34页 |
·精神性空间 | 第34-35页 |
·社会性空间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物质性空间层面:权力与公众意识的对立 | 第37-51页 |
·规模与城市位置 | 第37-39页 |
·行政中心规模 | 第37页 |
·行政中心在的城市位置 | 第37-39页 |
·功能构成 | 第39-48页 |
·平面构成 | 第39-42页 |
·广场 | 第42-47页 |
·绿化景观 | 第47-48页 |
·建筑群布局 | 第48-49页 |
·围合与对称 | 第48-49页 |
·朝向与群落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精神性空间层面:权力与公众意识的误读 | 第51-67页 |
·形象与尺度 | 第51-55页 |
·威权与体量 | 第51-52页 |
·等级与秩序 | 第52-55页 |
·形态与表达 | 第55-58页 |
·驯化与传达 | 第55页 |
·形态的趋同性 | 第55-58页 |
·形态的多样性 | 第58页 |
·母题与符号 | 第58-61页 |
·层层设障的“墙” | 第58-59页 |
·重门复道的“门” | 第59-60页 |
·重重排列的“柱” | 第60-61页 |
·领域与感受 | 第61-65页 |
·尺度与归属感 | 第61-63页 |
·边界与范围 | 第63-64页 |
·视线与安全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社会性空间层面:权力与公众意识的共存 | 第67-78页 |
·行为与事件 | 第67-69页 |
·行为 | 第67-68页 |
·事件 | 第68-69页 |
·公共空间 | 第69-71页 |
·权力空间 | 第71-74页 |
·性别空间 | 第74-76页 |
·秩序与规则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二 引文出处 | 第81-83页 |
附录三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附录四 个人参与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