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论文--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钢琴论文

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演秦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1页
 一、 研究动机、目的第9-10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一、 朱践耳的生平简介及音乐创作第11-14页
 (一) 朱践耳的生平简介及创作经历第11页
 (二) 朱践耳的音乐创作与钢琴创作第11-12页
 (三) 朱践耳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第12-14页
  1、 早期钢琴创作(50 年代留学期)的作品第12页
  2、 中期钢琴创作(60 年代)的作品第12-13页
  3、 后期钢琴创作(80-90 年代)第13-14页
二、 朱践耳创作风格及历史贡献第14-19页
 (一) 朱践耳创作阶段及风格划分第14-17页
  1、 阶段早期(1940—1949)第14页
  2、 阶段中期(1960—1978)第14-15页
  3、 阶段后期(1978 至今)第15-17页
 (二) 历史贡献第17-19页
三、 《南国印象》的演奏分析第19-34页
 (一) 《花之舞》第19-22页
  1、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19页
  2、 创作特征分析第19-21页
  3、 演奏分析第21-22页
  4、 美的赏析第22页
 (二) 《哄娃娃调》第22-24页
  1、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22页
  2、 创作特征分析第22-23页
  3、 演奏分析第23-24页
  4、 美的赏析第24页
 (三) 《童嬉》第24-27页
  1、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24-25页
  2、 创作特征分析第25-26页
  3、 演奏分析第26-27页
  4、 美的赏析第27页
 (四) 《情歌》第27-30页
  1、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27页
  2、 创作特征分析第27-29页
  3、 演奏分析第29-30页
  4、 美的赏析第30页
 (五) 《阿哩哩》第30-34页
  1、 创作背景及创作意义第30页
  2、 创作特征分析第30-32页
  3、 演奏分析第32-33页
  4、 美的赏析第33-34页
四、 对组曲《南国印象》的评析第34-38页
 (一) 对钢琴音乐民族性问题的实践性进行探索第34-35页
 (二) 为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空间第35-36页
 (三) 深厚的文化价值第36-38页
结语第38-40页
 一、 创新性第38页
 二、 教学型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俄含颜色词成语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小日本主义的流变与影响--以石桥湛山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