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排放法规 | 第13-16页 |
·柴油机控制排放技术 | 第16-18页 |
·柴油机机内净化措施 | 第16-17页 |
·柴油机机外净化措施 | 第17-18页 |
·内燃机燃烧过程模拟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21页 |
·内燃机燃烧模型的发展 | 第18-19页 |
·国内外多维模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柴油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38页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湍流流动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湍流流动特点 | 第23页 |
·湍流流动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燃油喷雾模型 | 第24-32页 |
·喷雾模型基本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蒸发模型 | 第25-26页 |
·液滴破碎模型 | 第26-28页 |
·湍流扩散模型 | 第28-29页 |
·液滴碰撞与聚合模型 | 第29-30页 |
·液滴碰壁模型 | 第30-32页 |
·燃烧模型 | 第32-34页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32-33页 |
·点火模型 | 第33-34页 |
·排放物模型 | 第34-37页 |
·NOx排放物模型 | 第34-36页 |
·碳烟排放物模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柴油机物理计算模型及其初始边界条件 | 第38-47页 |
·FIRE软件介绍 | 第38页 |
·物理模型参数 | 第38-39页 |
·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0-42页 |
·初始条件的计算 | 第40-41页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1-42页 |
·数值求解 | 第42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42-46页 |
·实验设备 | 第42-44页 |
·模型验证 | 第44页 |
·实验NO_x与Soot值与计算模型数值的比较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原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 | 第47-56页 |
·原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页 |
·缸内温度和压力变化 | 第47页 |
·缸内质量变化 | 第47-49页 |
·NO生成变化 | 第49-52页 |
·SOOT生成变化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柴油机变参数研究分析 | 第56-86页 |
·喷孔直径的影响 | 第56-71页 |
·喷孔直径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喷孔直径对柴油机流场变化分析 | 第58-63页 |
·喷孔直径对柴油机温度场变化分析 | 第63-66页 |
·喷孔直径对柴油机NO浓度变化分析 | 第66-68页 |
·喷孔直径对柴油机Soot浓度变化分析 | 第68-71页 |
·喷雾锥角的影响 | 第71-84页 |
·喷雾锥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喷雾锥角对柴油机流场变化分析 | 第73-77页 |
·喷雾锥角对柴油机温度场变化分析 | 第77-79页 |
·喷雾锥角对柴油机NO浓度变化分析 | 第79-81页 |
·喷雾锥角对柴油机Soot浓度变化分析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