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政策演进:国家和社会的互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前言 | 第11-17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2. 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政策研究 | 第13页 |
3. 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社会组织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途径 | 第14-17页 |
1. 研究理论 | 第14-16页 |
2. 研究方法与样本的选取 | 第16-17页 |
二、内容分析法:政策梳理 | 第17-38页 |
(一) 政策制定:国家 | 第17-23页 |
1. 政策类型 | 第17-20页 |
2. 政策支持方式 | 第20-21页 |
3. 讨论 | 第21-23页 |
(二) 政策制定:省(直辖市、自治区) | 第23-38页 |
1. 政策类型 | 第23-32页 |
2. 政策支持方式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8页 |
三、制度供给:由上而下的模式 | 第38-43页 |
(一) 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1. 宪法 | 第38页 |
2. 妇女权益保护法 | 第38页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第38-39页 |
(二) 政策文件 | 第39页 |
1. 民政部文件 | 第39页 |
2.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 第39页 |
(三) 制度实施效果:失衡 | 第39-43页 |
四、制度创新:由下而上的模式 | 第43-55页 |
(一) 制度需求 | 第43-48页 |
1.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43-44页 |
2.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发展 | 第44-47页 |
3. 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的歧视 | 第47-48页 |
(二) 妇联组织 | 第48-53页 |
1. 催化作用:提高政策制定者支持力度 | 第48-49页 |
2. 推动作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 第49-50页 |
3. 监督作用:积极政策执行过程的全面监督 | 第50页 |
4. 培训作用:妇女能力建设项目 | 第50-51页 |
5. 动员作用:创造多样化的社会动员方式 | 第51-53页 |
(三) 民间妇女组织 | 第53-55页 |
1. 与妇联合作,间接推动政策出台 | 第53页 |
2. 组织更加灵活的妇女能力培训 | 第53-54页 |
3. 更为多样化的宣传动员方式 | 第54-55页 |
五、制度回应:新政策的共识与合力 | 第55-61页 |
(一) 寻求共识的政策形态 | 第55-58页 |
1. 问题界定的共识 | 第56页 |
2. 议程设置的共识 | 第56页 |
3. 政策形成的共识 | 第56页 |
4. 政策合法化的共识 | 第56页 |
5. 政策执行的共识 | 第56-57页 |
6. 政策评估共识 | 第57-58页 |
(二) 政策共同体的形成 | 第58-61页 |
1. 国家层面的制度矩阵 | 第58-59页 |
2. 省级层面的制度矩阵 | 第59-61页 |
六、讨论:国家和社会的互动 | 第61-65页 |
(一) 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性别 | 第61-62页 |
1. 政治民主法制化 | 第61-62页 |
2. 社会性别意识 | 第62页 |
(二) 社会:机构、行动与改变 | 第62-63页 |
(三) 民主:地方民主、草根民主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