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 政策回顾 | 第10-11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三) 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 | 第13-15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 理论阐述 | 第14-15页 |
(四) 分析思路和研究设计 | 第15-18页 |
1. 分析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二、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0-29页 |
(一) 基本人口状况 | 第20-21页 |
(二) 生存状况 | 第21-23页 |
(三) 风险状况 | 第23-27页 |
(四) 政策认知状况 | 第27-29页 |
三、农民工社会救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9页 |
(一) 农民工社会救助需求意愿 | 第29-31页 |
(二) 农民工社会救助需求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1. 基本人口状况与社会救助需求意愿 | 第31-34页 |
2. 生存状况与社会救助需求意愿 | 第34页 |
3. 风险状况与社会救助需求意愿 | 第34-36页 |
4. 政策认知状况与社会救助需求意愿 | 第36-37页 |
(三) 农民工的社会救助需求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四) 农民工社会救助研究基本结论 | 第38-39页 |
四、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政策的建议 | 第39-45页 |
(一)构建以农民工需求为主导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 第39-40页 |
(二) 根据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内部分化的情况,设计适应农民工特点的救助政策 | 第40-41页 |
(三)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