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四) 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的意义 | 第16-24页 |
(一)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 | 第16-19页 |
1、 有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实施 | 第16-17页 |
2、 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17-18页 |
3、 有利于促进学科成长和增进学科互补 | 第18-19页 |
(二)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 第19-21页 |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 | 第19页 |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 第19-20页 |
3、 有利于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 第20-21页 |
(三) 对于民族国家而言 | 第21-24页 |
1、 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 | 第21-22页 |
2、 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振兴 | 第22-24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的现状 | 第24-29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的德育功能被忽视 | 第25-26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历史人物评价方法缺乏有效引导 | 第26-27页 |
(三) 高中生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尚不成熟 | 第27页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见知不见人” | 第27-29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 社会根源 | 第29-31页 |
1、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冲击 | 第29-30页 |
2、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冲击 | 第30页 |
3、 影视剧的乱象对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干扰 | 第30-31页 |
(二) 学校原因 | 第31-34页 |
1、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忽视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 | 第31-32页 |
2、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三) 学生自身原因 | 第34-36页 |
四、 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人物评价功能的对策 | 第36-46页 |
(一) 突出历史人物评价在思想政治课的人格塑造功能 | 第36-38页 |
(二) 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 第38-44页 |
1、 坚持历史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 第39-41页 |
2、 坚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 第41-42页 |
3、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 第42-43页 |
4、 坚持具体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 第43-44页 |
(三) 主动开拓教材空间,高效整合和利用“历史人物”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