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 研究特色及不足 | 第15-16页 |
1. 研究特色 | 第15页 |
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15-16页 |
一、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 政府职能 | 第16页 |
2. 政府行为 | 第16页 |
3. 农业保险 | 第16-17页 |
4. 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的区别 | 第17-18页 |
(二) 农业保险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8-19页 |
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页 |
3. 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9-21页 |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阶段与现行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2页 |
(一)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阶段 | 第21-24页 |
1.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保险试办阶段 | 第21页 |
2.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保险探索阶段 | 第21-22页 |
3. 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阶段 | 第22-24页 |
(二) 我国现行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8页 |
1. 农业保险实际运行中政府定位不准 | 第24-25页 |
2. 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25-26页 |
3. 农业保险税收支持政策不到位 | 第26-27页 |
4. 农业保险风险转移制度缺失 | 第27页 |
5. 农业保险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二) 我国现行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1. 思想原因——政府对发展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到位 | 第28-29页 |
2. 法律原因——农业保险法律依据不足 | 第29-30页 |
3. 经济原因——政府及农民的支付能力不足抑制农业保险的发展 | 第30页 |
4. 行政原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及监管方式不当 | 第30-32页 |
三、国外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行为的经验与启示 | 第32-38页 |
(一) 国外农业保险中政府介入模式分析 | 第32-35页 |
1. 政府主导模式 | 第32-33页 |
2. 民营保险合作互助模式 | 第33-34页 |
3. 政策优惠模式 | 第34-35页 |
4. 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 | 第35页 |
(二) 国外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的几点启示 | 第35-38页 |
1. 明确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质 | 第36页 |
2.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的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3. 政府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 | 第37页 |
4.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给予税收优惠 | 第37页 |
5. 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 | 第37-38页 |
四、优化我国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38-45页 |
(一) 明确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的定位 | 第38-39页 |
(二)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三) 优化财政补贴政策 | 第40-42页 |
1. 确定适当的补贴额度 | 第40-41页 |
2. 给予经营主体管理费补贴及亏损补贴 | 第41-42页 |
3. 优化补贴方式 | 第42页 |
(四) 给予农业保险经营者税收优惠 | 第42页 |
(五) 完善农业保险风险转移制度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