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9-14页 |
(一) 劳动争议概述 | 第9-12页 |
1. 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9页 |
2. 劳动争议的特点 | 第9-10页 |
3. 劳动争议的分类 | 第10-11页 |
4.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 第11-12页 |
(二)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概述 | 第12-14页 |
1. 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12页 |
2. 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分析 | 第12-14页 |
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14-18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4-15页 |
1. 法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4页 |
2. 德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4-15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5页 |
1. 英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5页 |
2.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5页 |
(三) 国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18页 |
1. 中美两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 | 第16页 |
2. 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8页 |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18-25页 |
(一)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8页 |
(二)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进步性 | 第18-20页 |
1. 机构设立和人员组成比较科学 | 第18页 |
2.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更合理和效率 | 第18-19页 |
3. 部分案件有条件一裁终局 | 第19页 |
4. 法律与时代的结合激发出大量案件和复杂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三)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1. 劳动争议仲裁立法不足 | 第20页 |
2.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0-21页 |
3.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设计不科学 | 第21页 |
4. 仲裁与审判之间缺少紧密衔接 | 第21-22页 |
5. 仲裁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2-23页 |
(四)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23-25页 |
1. 劳动立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不完善 | 第23页 |
2. 劳动仲裁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 第23页 |
3. 劳动争议仲裁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劳动者认同度较低 | 第23-25页 |
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 第25-30页 |
(一) 组织机构上的完善 | 第25-26页 |
1. 加强劳动争议仲裁的“三方机制” | 第25-26页 |
2. 构建劳动争议仲裁监督机制 | 第26页 |
(二) 程序上的完善 | 第26-27页 |
(三) 其他方面的完善 | 第27-30页 |
1. 完善劳动争议结构实体化建设 | 第27页 |
2. 补充完善配套法规 | 第27-28页 |
3. 培养专业仲裁员 | 第28页 |
4. 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从源头预防劳动争议产生 | 第28页 |
5. 多方面入手,防止劳动者恶意申诉与滥用诉权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