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方面 | 第11页 |
·农村信用社方面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局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状况 | 第14-19页 |
·鄱阳湖的简介 | 第14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概况 | 第14-17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 第14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定位 | 第14-15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 第15页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行意义 | 第15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基地 | 第15-16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发展 | 第16-17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年经济状况 | 第17-19页 |
·区域经济总量 | 第17页 |
·农业生产状况 | 第17页 |
·工业经济状况 | 第17页 |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第17页 |
·利用外资情况 | 第17-18页 |
·内贸、外贸情况 | 第18页 |
·经济效益情况 | 第18页 |
·能源消耗情况 | 第18页 |
·生态农业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25页 |
·农村信用社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状 | 第19-22页 |
·服务覆盖面方面 | 第19-20页 |
·经济贡献率方面 | 第20-22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金融服务盲区依然存在 | 第22页 |
·金融供给不足仍然突出 | 第22-23页 |
·产品和服务品种差距较大 | 第23页 |
·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 第23-24页 |
·资金成本高加重“三农”负担 | 第24页 |
·资金使用上出现非农化倾向 | 第24页 |
·整体经营实力依然相对较弱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江西农信社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能力分析 | 第25-30页 |
·经营规模分析 | 第25-26页 |
·产品和服务手段分析 | 第26-27页 |
·抗风险能力分析 | 第27-28页 |
·经营效益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江西农村信用社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 | 第30-37页 |
·在现有领域突出信贷投放重点 | 第30-31页 |
·以资源循环和绿色能源建设为重点 | 第30页 |
·以支持绿色乡村和生态城镇建设为重点 | 第30页 |
·以龙头企业为支持重点,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30-31页 |
·以中小企业为支持重点,辐射区域经济发展 | 第31页 |
·以城乡居民各类消费需求为支持重点,拉动消费需求 | 第31页 |
·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 第31-32页 |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31-32页 |
·支持新型工业发展,促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 第32页 |
·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现代产业结构 | 第32页 |
·优化布局、提高信息技术 | 第32-33页 |
·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 | 第32-33页 |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 第33页 |
·改革制度、提升经营理念 | 第33-34页 |
·加快法人单位产权制度改革 | 第33页 |
·全面优化经营模式,改进信贷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全面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第34页 |
·国家政策支持 | 第34-37页 |
·加快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政策 | 第34-35页 |
·继续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 | 第35页 |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 | 第35页 |
·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环境 | 第35页 |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 第35-36页 |
·完善农村中介服务体系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