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前言 | 第7-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页 |
(四)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 第13-24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 商科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 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 第14页 |
3. 校企合作概念及其内涵 | 第14-15页 |
(二)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1. 利益互动理论 | 第15-16页 |
2. 自我效能原理 | 第16-17页 |
3. 人本原理 | 第17-18页 |
4. 系统原理 | 第18-19页 |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 | 第19-21页 |
(三)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 第21-24页 |
1. 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 第21-22页 |
2. 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 第22-23页 |
3.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 第23-24页 |
三、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一) 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 第24-27页 |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第24-25页 |
2.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25页 |
3. “2+1”人才培养模式 | 第25-26页 |
4. 双向介入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 | 第26页 |
5. 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 第26-27页 |
6. 专业共建模式 | 第27页 |
(二) 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 第27-34页 |
1.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第32页 |
2. 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2-33页 |
3. 院校内部在校企合作的管理上存在缺陷 | 第33页 |
4.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第33页 |
5. 校企双方责、权、利划分不清,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积极性不高 | 第33页 |
6. 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政府的督导与协调 | 第33-34页 |
四、对策建议 | 第34-40页 |
(一) 把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纳入国家科研规划 | 第34页 |
(二)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 第34-36页 |
1. 成立中介机构专门对接校企合作市场 | 第35页 |
2. 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予以支持 | 第35页 |
3. 建立配套性具有制约机制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三) 加强职业院校内部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 第36-38页 |
1. 重视顶层设计,从制度上确保学校校企合作的开展 | 第36页 |
2.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合作委员会和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开放办学 | 第36-37页 |
3. 采取有力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37页 |
4. 开发针对岗位能力的应用型特色教材 | 第37-38页 |
(四) 促使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 第38-40页 |
1. 加强对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设力度 | 第38页 |
2. 加强对“师傅”培训的力度 | 第38页 |
3. 加大对校企合作共同申报课题的奖励力度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