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Contents | 第8-13页 |
摘要 | 第13-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选题缘起 | 第16页 |
·选题目的 | 第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社会转型的研究 | 第17-19页 |
·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及特色 | 第19-20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0-23页 |
·评述 | 第23页 |
·选题意义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文献法 | 第23-24页 |
·问卷法 | 第24页 |
·访谈法 | 第24-25页 |
·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社会转型期 | 第25页 |
·独立学院 | 第25-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27页 |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 第28-46页 |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 | 第28-33页 |
·家庭条件优越,生活费用高 | 第29-30页 |
·心理压力较大,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 第30-31页 |
·自控力不强,缺乏学习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 第31-33页 |
·信仰缺失;功利色彩浓厚 | 第33页 |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33-36页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的复杂性 | 第33-34页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和独创性 | 第34-35页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不稳定性 | 第35-36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 第36-40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个人思想观念改变 | 第36-37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校思想教育方法与方式存在不足 | 第37-38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思想教育存在脱节 | 第38-39页 |
·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想教育未尽到应尽义务 | 第39-40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 第40-42页 |
·社会转型期造成独立学院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增大,适应能力低下,人格偏差 | 第40页 |
·社会转型期使独立学院学生产生心理异常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42-45页 |
·社会转型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带来冲击 | 第42页 |
·社会转型期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对政治反应淡漠 | 第42-43页 |
·社会转型期造成独立学院学生政治功利性色彩浓厚 | 第43-44页 |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的政治理论课程、手段和方法陈旧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的办法 | 第46-58页 |
·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 第46-47页 |
·完善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47-51页 |
·树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思路,加强学风建设 | 第47-48页 |
·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师考评与课程考核中 | 第48-49页 |
·强调“实践+专业”的育人理念,打造学生个性发展平台,推行分级培养模式 | 第49-50页 |
·吸取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50-51页 |
·构建协调有效,全员参与的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 | 第51-52页 |
·建立并完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领导责任机制 | 第51-52页 |
·统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协调配合机制 | 第52页 |
·健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考核、奖惩管理机制 | 第52页 |
·提高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改善家校联合培养机制 | 第52-53页 |
·改进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 第53-54页 |
·完善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 | 第54-58页 |
·改进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政治理论课程授课内容与方法 | 第54-55页 |
·加强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党团组织建设,树立榜样作用 | 第55页 |
·积极开展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网络虚拟载体建设 | 第55-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A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