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关于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关于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关于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关于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关于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与框架 | 第15-16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产业链理论 | 第17-18页 |
| ·纵向一体化和纵向约束理论 | 第18-19页 |
| ·纵向一体化 | 第18页 |
| ·纵向约束 | 第18-19页 |
|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19-24页 |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19-21页 |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9页 |
|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和优势 | 第19-21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建模步骤 | 第21-24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简介 | 第21页 |
| ·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 | 第21-22页 |
| ·流图和方程 | 第22-23页 |
|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 | 第24-30页 |
|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 | 第24页 |
|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产生的原因 | 第24-26页 |
| ·技术创新联盟产生的原因 | 第24-25页 |
|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产生的原因 | 第25-26页 |
|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的结构解析 | 第26-28页 |
| ·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运行动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30-46页 |
| ·要素分析 | 第30-32页 |
| ·主体要素 | 第30页 |
| ·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 ·动力因素 | 第30-31页 |
| ·障碍因素 | 第31-32页 |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32-38页 |
| ·系统模块的划分 | 第32页 |
| ·变量的确定 | 第32-34页 |
| ·因果关系分析 | 第34-38页 |
| ·建立模型 | 第38-43页 |
| ·仿真分析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46-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 ·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 ·大力推进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 第47页 |
|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 第47-48页 |
|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联盟发展 | 第48页 |
|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 第48页 |
| ·发挥金融资本活力,增添联盟创新动力 | 第48页 |
| ·加快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