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钢管拱桁架结构的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 ·建立临时避难所和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介绍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空间桁架的结构分析计算及在Sap2000中的应用 | 第20-28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过程 | 第20-21页 |
| ·结构离散化 | 第20-21页 |
| ·单元分析 | 第21页 |
| ·整体分析 | 第21页 |
| ·等效结点荷载的计算 | 第21页 |
| ·引入约束条件并求解结点位移 | 第21页 |
| ·求单元杆端力 | 第21页 |
| ·结构类型和结构自由度 | 第21-22页 |
| ·杆系结构的矩阵位移法 | 第22-24页 |
| ·整体坐标系 | 第22-23页 |
| ·单元坐标系(局部坐标系) | 第23页 |
| ·单元局部位移码 | 第23-24页 |
| ·Sap2000理论应用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单榀300M跨三心圆拱桁架设计 | 第28-40页 |
| ·8度多遇地震下三心圆弧钢管拱桁架的设计及静力分析 | 第28-37页 |
| ·钢管拱桁架结构设计参数 | 第28-33页 |
| ·计算结构分析 | 第33-37页 |
| ·自振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单榀三心圆钢管拱桁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0-80页 |
| ·相关参数及方法简介 | 第40-45页 |
| ·几何非线性参数 | 第40-42页 |
| ·非线性解控制 | 第42-43页 |
| ·计算组合及塑性铰参数 | 第43-45页 |
| ·宁河波作用下原模型与调整截面后模型动力分析及其对比 | 第45-58页 |
| ·宁和波形及烈度与加速度峰值的对应关系 | 第45-46页 |
| ·原结构在宁河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46-50页 |
| ·调整截面后结构在宁河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50-58页 |
| ·上海人工波作用下原模型与调整截面后模型动力分析及动力响应对比 | 第58-69页 |
| ·上海人工波形及烈度与加速度峰值的对应关系 | 第58页 |
| ·原结构在上海人工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58-62页 |
| ·调整截面后结构在上海人工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62-69页 |
| ·loma波作用下原模型与调整截面后模型动力分析及动力响应对比 | 第69-79页 |
| ·loma波形及烈度与加速度峰值的对应关系 | 第69页 |
| ·原结构在loma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69-73页 |
| ·调整截面后结构在loma波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 | 第73-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在空间钢管拱桁架中的应用 | 第80-94页 |
|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 第80-8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2-85页 |
| ·光伏一体化原理 | 第85-88页 |
| ·光伏一体化基本概念 | 第85页 |
| ·光伏发电设备组成 | 第85-87页 |
| ·光伏一体化分类 | 第87页 |
| ·光伏一体化的优缺点 | 第87-88页 |
| ·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国的前景 | 第88-90页 |
| ·本结构理论光伏发电量计算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 ·结论 | 第94页 |
| ·展望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