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宜宾、泸州地区数县市方言音韵结构及其方言地理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8页
   ·宜宾、泸州地区地理概况及现代行政区划第9页
   ·宜宾、泸州地区方言研究现状第9-14页
     ·宜宾、泸州地区方言的分区讨论第10-11页
     ·宜宾、泸州地区方言研究相关论著第11-14页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14页
   ·本文使用材料和符号的说明第14-18页
     ·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方言数据来源第14-16页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方法和本文使用的符号说明第16页
     ·本文所使用的方志材料第16-18页
2 数县市最新调查数据第18-60页
   ·宜宾音系第19-28页
     ·宜宾声母系统第19-21页
     ·宜宾韵母系统第21-23页
     ·宜宾声调系统第23-24页
     ·宜宾声韵配合表第24-28页
   ·筠连音系第28-35页
     ·筠连声母系统第28-29页
     ·筠连韵母系统第29-31页
     ·筠连声调系统第31页
     ·筠连声韵配合表第31-35页
   ·兴文音系第35-43页
     ·兴文声母系统第35-36页
     ·兴文韵母系统第36-38页
     ·兴文声调系统第38-39页
     ·兴文声韵配合表第39-43页
   ·叙永音系第43-52页
     ·叙永声母系统第43-45页
     ·叙永韵母系统第45-46页
     ·叙永声调系统第46-47页
     ·叙永声韵配合表第47-52页
   ·古蔺音系第52-60页
     ·古蔺声母系统第52-53页
     ·古蔺韵母系统第53-55页
     ·古蔺声调系统第55页
     ·古蔺声韵配合表第55-60页
3 宜宾、泸州、自贡、成都数县市方言音韵结构特征比较及其地理分布第60-145页
   ·声母结构特征第60-88页
     ·非组、晓组今读音的分混第60-62页
     ·古见系蟹效山咸江梗摄开口二等字今读音的洪细情况第62-66页
     ·龈音、卷舌音声母的分混及分布(古知系声母今读音卷舌与否的情况)第66-74页
     ·古船禅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分混及分布第74-76页
     ·古泥来母今读音的分混及分布第76-79页
     ·古影疑母今读音的情况第79-85页
     ·古云以母今读音的情况第85-87页
     ·合江部分非组字今读p-声母第87-88页
   ·韵母结构特征第88-142页
     ·古端系蟹止山臻摄合口字今读音的开合情况第88-92页
     ·古庄组开口字今读音的开合情况第92-93页
     ·古见系果摄一等字今读音的开合情况第93-94页
     ·果摄第94-96页
     ·假摄开口三等精组见系第96-98页
     ·遇摄一等帮端泥组第98-99页
     ·咸山摄舒声第99-102页
     ·宕江摄舒声第102-105页
     ·深臻曾梗摄舒声第105-109页
     ·通摄一三等帮系(东一东三钟)第109-110页
     ·咸山摄入声第110-120页
     ·宕江摄入声第120-126页
     ·深臻曾梗摄入声第126-135页
     ·通摄入声第135-139页
     ·深臻曾梗摄的鼻音韵尾第139-141页
     ·古明母流摄部分字的鼻音韵尾第141-142页
   ·声调结构特征第142-145页
     ·调位系统第142-144页
     ·调值差异第144-145页
4 演化与接触第145-165页
   ·同质系统的演化第145-153页
     ·鼻音韵尾的鼻化或脱落第145-148页
     ·南溪龈塞擦音的腭化第148-151页
     ·入声字声母读卷舌音的现象第151-152页
     ·自贡、筠连、泸县、古蔺入归去声的性质异同第152-153页
   ·异质音素的影响第153-158页
     ·从异读情况看叠置式音变第153-157页
     ·“瘸”受“缺”的牵引第157-158页
   ·几条重要的同言线和方言的类型、层次第158-165页
5 “湖广填四川”与川西南方言第165-173页
   ·元朝至清朝中叶四川人口数量的变化第165-169页
   ·湖广话、南路话的分布格局与移民的关系第169-173页
6 结语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77页
后记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峨边、洪雅等六县市方言音系研究
下一篇:明代道教绘画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