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站物理仿真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 第9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船舶电站物理仿真系统 | 第11-23页 |
| ·船舶电站物理仿真系统总框架 | 第11-15页 |
| ·系统结构 | 第11-14页 |
| ·功能模块 | 第14-15页 |
| ·PLC 控制系统 | 第15-16页 |
| ·上位机监控系统 | 第16页 |
| ·模拟发电机组 | 第16-17页 |
| ·负载模型 | 第17-20页 |
| ·船舶电力负载 | 第17页 |
| ·负载随机模型 | 第17-18页 |
| ·典型负载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 ·实验负载 | 第19-20页 |
| ·配电板 | 第20-22页 |
| ·配电板功能及分类 | 第20-21页 |
| ·主配电板设计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物理仿真控制系统设计 | 第23-42页 |
| ·物理仿真控制系统概述 | 第23页 |
| ·物理仿真控制系统开发环境 | 第23-24页 |
| ·模拟发电机组主控制程序开发 | 第24-27页 |
| ·主控制程序的运行原理 | 第24页 |
| ·主控制程序运行流程及梯形图 | 第24-27页 |
| ·模拟发电机组调速控制程序开发 | 第27-30页 |
| ·调速控制原理 | 第27-28页 |
| ·调速控制流程及梯形图 | 第28-30页 |
| ·模拟发电机组并车控制程序开发 | 第30-33页 |
| ·同步运行条件 | 第30页 |
| ·并车系统控制原理 | 第30-31页 |
| ·并车控制程序梯形图 | 第31-33页 |
| ·模拟发电机组其他控制程序 | 第33-36页 |
| ·启停控制程序 | 第33-35页 |
| ·合闸联网控制程序 | 第35-36页 |
| ·分闸控制程序程序 | 第36页 |
| ·模拟发电机组频率与有功功率调节 | 第36-39页 |
| ·频率与有功功率调节原理 | 第36-38页 |
| ·频率与有功功率调节的方法 | 第38-39页 |
| ·模拟发电机组电压与无功功率调节 | 第39-41页 |
| ·励磁自动调节装置 | 第39-40页 |
| ·晶闸管电压调节装置原理 | 第40页 |
| ·无功功率分配 | 第40-41页 |
|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第42-52页 |
| ·上位机监控系统概述 | 第42页 |
| ·上位机监控系统开发环境 | 第42-43页 |
| ·界面设计 | 第43-46页 |
| ·监视主窗口 | 第43-44页 |
| ·参数窗口 | 第44页 |
| ·曲线窗口 | 第44-45页 |
| ·报表窗口 | 第45-46页 |
| ·I/O 设备驱动 | 第46页 |
| ·数据库组态点连接 | 第46-48页 |
| ·动画脚本编辑 | 第48页 |
| ·监控系统运行 | 第48-49页 |
| ·船舶电站物理仿真系统运行 | 第49-50页 |
| ·实现的功能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