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33页 |
一、 盐碱土概况 | 第14-19页 |
二、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第19-32页 |
三、 问题与展望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 第33-3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三、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四、 拟解决科学问题 | 第36页 |
五、 创新点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 第37-41页 |
第一节 试验区概况 | 第37页 |
第二节 试验设计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农艺措施 | 第39页 |
第四节 材料方法 | 第39-41页 |
一、 测定指标 | 第39-40页 |
二、 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盐碱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温作用 | 第41-57页 |
第一节 生育期内空气温度、冠层温度与土壤温度 | 第42-49页 |
一、 空气温度 | 第42-43页 |
二、 冠层温度 | 第43-45页 |
三、 0~20cm 土壤平均温度 | 第45-46页 |
四、 不同土层土壤温度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 | 第49-56页 |
一、 冠层温度 | 第49-50页 |
二、 0~20cm 土壤平均温度 | 第50-52页 |
三、 不同土层土壤温度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盐碱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节水作用 | 第57-70页 |
第一节 生长季水量平衡 | 第58-61页 |
一、 生育期内降雨量 | 第58-59页 |
二、 生育期内水量平衡 | 第59-60页 |
三、 灌水量、蒸散量、蒸发量与蒸腾量 | 第60-61页 |
第二节 不同生育期蒸散、蒸发、蒸腾与渗漏 | 第61-68页 |
一、 生长期内蒸散、蒸发、蒸腾与渗漏 | 第61-62页 |
二、 不同生育期蒸散、蒸发、蒸腾与渗漏 | 第62-68页 |
第三节 水分利用效率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盐碱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抑盐作用 | 第70-81页 |
第一节 生育期土壤平均电导率 | 第70-74页 |
一、 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 | 第70-71页 |
二、 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动态变化 | 第71-74页 |
第二节 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电导率 | 第74-80页 |
一、 2010 年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电导率 | 第74-76页 |
二、 2011 年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电导率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地膜覆盖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1-95页 |
第一节 株高 | 第82-84页 |
一、 生育期内株高变化 | 第82-83页 |
二、 不同生育期株高变化 | 第83-84页 |
第二节 分蘖 | 第84-87页 |
一、 生育期内分蘖变化 | 第84-85页 |
二、 不同生育期分蘖变化 | 第85-87页 |
第三节 地上生物量 | 第87-90页 |
一、 生育期内地上生物量 | 第87-89页 |
二、 不同生育期地上生物量 | 第89-90页 |
第四节 叶面积指数 | 第90-94页 |
一、 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 | 第90-92页 |
二、 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地膜覆盖栽培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95-103页 |
第一节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 第95-100页 |
一、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 第95-96页 |
二、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第96-100页 |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04-106页 |
一、 地膜覆盖技术发展前景 | 第104页 |
二、 地膜覆盖技术存在问题 | 第104-105页 |
三、 地膜覆盖技术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发表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