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有机培肥对黑土有机质消长及其组分与结构的影响

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7页
   ·选题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32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17-20页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第17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消长的影响第17-18页
     ·土壤有机质的模型预测及其饱和限第18-20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20-28页
     ·土壤有机质的分组方法第20-24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24-28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结构的影响第28-32页
     ·土壤有机质的结构特征第28-30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结构的影响第30-32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32-34页
   ·研究内容第32页
   ·论文技术路线第32页
   ·创新点第32-34页
 第四节 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试验地选择第35-40页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第35-38页
   ·气象水文状况第35-36页
   ·成土特点第36页
   ·植被条件第36页
   ·成土过程第36-37页
   ·种植制度与施肥管理方式第37-38页
 第二节 试验地选择第38-39页
   ·试验地位置第38页
   ·供试土壤第38-39页
 第三节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有机培肥对黑土有机质消长的影响第40-53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40-41页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41页
   ·统计分析第41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消长的影响第41-44页
     ·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第41-42页
     ·土壤全氮的动态变化第42-43页
     ·土壤C/N比的动态变化第43-44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消长的影响第44-49页
     ·土壤总有机碳的动态变化第44-45页
     ·土壤全氮的动态变化第45-47页
     ·土壤C/N比的变化第47-49页
 第三节 讨论第49-52页
 第四节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有机培肥对黑土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53-94页
 第一节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54-68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54页
     ·样品分析与测定第54-56页
     ·统计分析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8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密度组分及其碳、氮分配的影响第57-60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颗粒组分及其碳、氮分配的影响第60-64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生物活性碳、氮的影响第64-68页
 第二节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68-88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采样地点与试验设计第68页
     ·样品分析与测定第68页
     ·统计分析第68-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88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第69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密度组分碳、氮分配的影响第69-75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颗粒组分及其碳、氮分配的影响第75-80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80-84页
     ·土壤有机质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84-85页
     ·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敏感指数第85-88页
 第三节 讨论第88-92页
   ·有机培肥对土壤不同密度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88页
   ·有机培肥对土壤不同颗粒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88-90页
   ·有机培肥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影响第90-92页
 第四节 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有机培肥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组成的影响第94-128页
 第一节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第95-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95页
     ·样品的分析与测定第95-96页
     ·统计分析第96页
   ·结果与分析第96-106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第96-101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全土与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第101-106页
 第二节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第106-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106页
     ·样品的分析与测定第106页
     ·统计分析第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22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第106-114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全土与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第114-122页
 第三节 讨论第122-126页
   ·有机培肥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第122-123页
   ·有机培肥对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分布的影响第123-124页
   ·有机培肥对全土与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第124-126页
 第四节 小结第126-128页
第六章 有机培肥对黑土胡敏酸结构的影响第128-142页
 第一节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黑土胡敏酸结构的影响第128-135页
   ·材料与方法第128-130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128-129页
     ·样品分离提取与分析第129页
     ·结构表征方法第129-130页
   ·结果与分析第130-135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下土壤HA元素组成的变化第130-131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对土壤HA光学性质的影响第131-133页
     ·两种典型有机肥输入下土壤HA热性质的变化第133-135页
 第二节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对黑土胡敏酸结构的影响第135-139页
   ·材料与方法第135页
     ·采样地点和试验设计第135页
     ·样品分离提取与分析第135页
     ·结构表征方法第135页
   ·结果与分析第135-139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下土壤HA元素组成的变化第135-136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下土壤HA光学性质的变化第136-137页
     ·不同数量猪粪输入下土壤HA热性质的变化第137-139页
 第三节 讨论第139-141页
 第四节 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6页
 第一节 结论第142-145页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第145-146页
   ·存在问题第145页
   ·研究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成因与模型研究
下一篇:盐碱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效作用与产量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