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导论 | 第6-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8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8-10页 |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2 "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现实背景 | 第12-13页 |
| ·二战以来伴随着高速城市化的乡村衰弱 | 第12页 |
| ·乡村衰弱引发的外生式发展(exogenous development) | 第12页 |
| ·反思:内生式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 | 第12-13页 |
|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内涵 | 第13-19页 |
| ·理论发展历程概述 | 第13-14页 |
| ·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 | 第14-16页 |
| ·相近概念辨析——内生增长(endogenous growth) | 第16-17页 |
| ·研究和评估手法 | 第17-19页 |
|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实践 | 第19-23页 |
| ·LEADER项目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 ·项目实施过程 | 第20页 |
| ·项目援助方式 | 第20-21页 |
| ·项目实施效果 | 第21-23页 |
| 3 趋向内生式发展的乡村旅游 | 第23-37页 |
|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产品 | 第23-31页 |
| ·乡村旅游文献述评 | 第23-26页 |
| ·乡村旅游与农家乐、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 | 第26-28页 |
| ·乡村旅游产品特征 | 第28-31页 |
| ·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发展 | 第31-34页 |
| ·社区发展与社区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 ·旅游开发与乡村社区发展 | 第32-34页 |
| ·趋向内生式发展的乡村旅游 | 第34-37页 |
| ·内生模式介入乡村旅游的缘起 | 第34-35页 |
| ·内生模式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内容 | 第35-37页 |
| 4 ANT应用于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7-55页 |
| ·研究手法与研究框架 | 第37-41页 |
| ·研究手法 | 第37-38页 |
| ·研究对象 | 第38-39页 |
| ·研究框架 | 第39-41页 |
| ·发展历程简述 | 第41-44页 |
| ·发展模式分析 | 第44-48页 |
| ·行动者网络的组构 | 第48-55页 |
| ·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 | 第48页 |
| ·转译分析 | 第48-53页 |
| ·人类与非人类的对等 | 第53页 |
| ·社会重构 | 第53-55页 |
|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5-58页 |
| ·个案研究发现 | 第55-56页 |
| ·启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