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9-12页
第2章 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分析第12-17页
 2.1 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分类第12-13页
  2.1.1 转移支付的含义第12页
  2.1.2 转移支付的分类第12-13页
 2.2 转移支付的作用分析第13-17页
  2.2.1 弥合财政缺口第13-15页
  2.2.2 外部效应内在化第15页
  2.2.3 体现拨款者的宏观意图和战略目标第15-16页
  2.2.4 无条件转移支付和有条件转移支付作用的各自偏重点第16-17页
第3章 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及目标分析第17-27页
 3.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3.1.1 分税制下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第17页
  3.1.2 分税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3.2 财政转移支付的前提条件、原则和目标第18-27页
  3.2.1 财政转移支付的前提条件第18-19页
  3.2.2 国际上的转移支付比较分析第19-23页
  3.2.3 有关国家转移支付经验的借鉴第23-25页
  3.2.4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原则及目标第25-27页
第4章 中央对西部转移支付方式探析第27-48页
 4.1 指导思想第27页
 4.2 方式的提出第27-29页
 4.3 有条件转移支付为主的原因第29-36页
  4.3.1 这是国际经验的借鉴第29-31页
  4.3.2 这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全局需要第31页
  4.3.3 这是西部发展的效率要求第31-33页
  4.3.4 这是为克服我国财政制度中的一些缺陷所决定第33-34页
  4.3.5 这是由有条件转移支付的特点所决定的。第34-36页
 4.4 无条件转移支付方式为辅的原因第36-37页
  4.4.1 无条件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更强第36页
  4.4.2 地方政府可通过将部分公共品的生产推向市场来收缩公共品提供的费用,相对也减少了所需的无条件转移支付额度。第36-37页
 4.5 有条件转移支付的模式探析第37-38页
 4.6 有条件转移支付的投入领域研究第38-45页
  4.6.1 农业第38-40页
  4.6.2 教育与人才第40-43页
  4.6.3 生态环境第43-44页
  4.6.4 产业结构调整第44-45页
 4.7 无条件转移支付的模式探析第45-48页
  4.7.1 原则:公平原则第45-46页
  4.7.2 类型选择第46页
  4.7.3 方案选择第46-48页
第5章 相关政策措施第48-52页
 5.1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第48页
 5.2 加大精简政府机构人员的力度第48-49页
 5.3 对相关税制的改革第49页
 5.4 制定专门的转移支付法规第49-50页
 5.5 有效贯彻“因素法”的实施第50页
 5.6 适当给予西部地区一定的其它配套政策优惠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研究
下一篇:土建工程国际投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