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1章 中药重金属及脱除方法研究概况 | 第19-46页 |
·国内外严格的中药重金属限量标准 | 第19-20页 |
·我国对中药重金属限量的要求 | 第19页 |
·其它国家对中药重金属限量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中药重金属污染形势比较严峻 | 第20-23页 |
·重金属的来源 | 第20-21页 |
·存在形式 | 第21-22页 |
·中药重金属超标现状 | 第22-23页 |
·开展中药重金属脱除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 第23-29页 |
·SFE络合萃取法 | 第23-24页 |
·醇沉法 | 第24-25页 |
·络合吸附法 | 第25-27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27-28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8页 |
·其它方法 | 第28-29页 |
·含络合片断的键合硅胶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硅胶载体 | 第29-31页 |
·键合硅胶的合成 | 第31-33页 |
·键合硅胶在脱除重金属的应用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第2章 9种键合硅胶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6-59页 |
·合成的思路和依据 | 第46-48页 |
·末端为巯基或氨基的4种键合硅胶 | 第47页 |
·末端为杂环的5种键合硅胶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试剂 | 第48-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合成过程 | 第49-51页 |
·硅胶1的合成 | 第49-50页 |
·硅胶2~4的合成 | 第50页 |
·硅胶5、6的合成 | 第50页 |
·硅胶7、8的合成 | 第50页 |
·硅胶9的合成 | 第50-51页 |
·结构表征 | 第51-56页 |
·漫反射红外光谱 | 第51-53页 |
·氮和硫的含量 | 第53-54页 |
·N_2吸附/解吸附等温线与孔径分布 | 第54-56页 |
·X粉末衍射分析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3章 键合硅胶对11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筛选评价 | 第59-7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9-60页 |
·试剂 | 第59页 |
·仪器 | 第59-60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60-62页 |
·显色剂 | 第60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6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0-62页 |
·吸附容量(Q_e)的比较 | 第62-65页 |
·工作溶液的配制 | 第62-63页 |
·测定方法 | 第63页 |
·结果 | 第63-65页 |
·分配系数(Kd)的比较 | 第65-67页 |
·测定方法 | 第66页 |
·结果 | 第66-67页 |
·γ-巯丙基硅胶对铅离子的吸附规律 | 第67-71页 |
·pH与吸附容量 | 第67-68页 |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68-69页 |
·等温吸附曲线 | 第69-71页 |
·再生研究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4章 γ-巯丙基键合硅胶脱除金银花提取液中的铅离子 | 第74-83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74-75页 |
·仪器 | 第74页 |
·试药 | 第74-75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75-81页 |
·键合硅胶预处理 | 第75页 |
·含铅金银花药液的制备 | 第75页 |
·铅的含量测定 | 第75页 |
·静态吸附 | 第75-77页 |
·动态吸附 | 第77-78页 |
·药液脱铅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5章 γ-巯丙基键合硅胶脱除清茶复方水提液中的铅离子 | 第83-92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83-84页 |
·仪器 | 第83页 |
·试药 | 第83-8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84-90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84页 |
·清茶的提取与脱铅工艺 | 第84-85页 |
·铅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5-87页 |
·铅的脱除率 | 第87页 |
·含固量 | 第87页 |
·HPLC指纹图谱 | 第87-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第6章 γ-巯丙基键合硅胶的标准化研究 | 第92-114页 |
·合成工艺研究 | 第92-9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92页 |
·巯基的测定方法 | 第92-93页 |
·合成工艺优化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草案)的制定 | 第97-10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98页 |
·性状 | 第98页 |
·检查 | 第98-99页 |
·巯基键合量测定 | 第99-102页 |
·质量标准(草案) | 第102-103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103-11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03-104页 |
·破坏性试验 | 第104-105页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105-109页 |
·室温留样考察 | 第109-110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10-111页 |
·技术优势 | 第110-111页 |
·成本初步分析 | 第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第7章 γ-巯丙基键合硅胶脱除药液中铅离子的理论探讨 | 第114-140页 |
·静态吸附法研究脱铅过程的吸附规律 | 第114-121页 |
·含铅金银花药液的制备和铅离子的含量测定 | 第114-115页 |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115-116页 |
·等温吸附曲线 | 第116-118页 |
·吸附容量与键合硅胶用量的关系 | 第118-121页 |
·吸附规律小结 | 第121页 |
·静态吸附规律的探讨 | 第121-129页 |
·等温吸附曲线分析 | 第122-123页 |
·吸附化学平衡的探讨 | 第123-128页 |
·两个重要的吸附表达式 | 第128-129页 |
·动态吸附过程的探讨 | 第129-138页 |
·多次连续吸附过程 | 第130-135页 |
·塔板吸附过程 | 第135-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0页 |
第8章 总结与创新点 | 第140-143页 |
·论文总结 | 第140-142页 |
·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个人简介 | 第145-146页 |
附录 | 第146-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