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杠杆收购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一、 杠杆收购概述 | 第14-16页 |
㈠杠杆收购释义 | 第14-15页 |
㈡杠杆收购的特点 | 第15-16页 |
二、 杠杆收购的动机 | 第16-20页 |
㈠股东财富最大化 | 第16-18页 |
㈡管理者的利益 | 第18-20页 |
三、 财务杠杆原理 | 第20-23页 |
㈠财务杠杆原理的含义 | 第20-21页 |
㈡财务杠杆原理在杠杆收购中的运用和体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杠杆收购的兴起和发展 | 第23-30页 |
一、 杠杆收购的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二、 杠杆收购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分析 | 第25-30页 |
㈠宏观经济环境 | 第25-27页 |
㈡微观经济环境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杠杆收购的实证研究:运行机制 | 第30-40页 |
一、 杠杆收购的程序 | 第30-33页 |
㈠准备阶段 | 第30-31页 |
㈡筹资阶段 | 第31-32页 |
㈢执行阶段 | 第32-33页 |
二、 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规划 | 第33-36页 |
㈠优先债 | 第33-34页 |
㈡从属债 | 第34-35页 |
㈢股本资本 | 第35-36页 |
三、 杠杆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定价 | 第36-37页 |
㈠一般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定价 | 第36-37页 |
㈡杠杆收购的定价 | 第37页 |
四、 典型的杠杆收购案例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杠杆收购的效应 | 第40-47页 |
一、 杠杆收购的利益分配效应 | 第40-43页 |
㈠税收收益 | 第40-41页 |
㈡管理激励与代理成本效应 | 第41-42页 |
㈢财富转移效应 | 第42-43页 |
二、 组织形式创新效应 | 第43-47页 |
㈠使上市公司私有化 | 第43-44页 |
㈡管理层收购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杠杆收购中的财务融资专题:垃圾债券 | 第47-54页 |
一、 垃圾债券概述 | 第47-49页 |
㈠垃圾债权的特征 | 第47页 |
㈡垃圾债券的运用趋势 | 第47-49页 |
二、 发行垃圾债券的金融市场条件 | 第49-50页 |
三、 垃圾债券的作用 | 第50-54页 |
㈠垃圾债券与杠杆收购的关系 | 第50-51页 |
㈡垃圾债券对其他债权人的影响 | 第51-52页 |
㈢垃圾债权的双重性质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杠杆收购在我国推行的障碍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 第54-64页 |
一、 我国推行杠杆收购的障碍 | 第54-57页 |
㈠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 第54-55页 |
㈡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 | 第55页 |
㈢机构资金使用的限制 | 第55页 |
㈣财税制度的不配套 | 第55-56页 |
㈤企业经营管理中行政干预太多 | 第56页 |
㈥投资银行发展的滞后 | 第56-57页 |
㈦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 第57页 |
二、 杠杆收购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 第57-64页 |
㈠四通持股会案例分析 | 第61-62页 |
㈡MBO在我国应用的特殊性 | 第62-64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页 |